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2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作者从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inne)C.A.Meyer根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双黄酮sikokianin B(1)和C(2),研究了它们的体外抗疟活性和结构。  相似文献   
22.
罗永明  李诒光  谢一辉 《中药材》2004,27(6):410-411
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2个苯骈卓酚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与光谱分析鉴定为7,8,9-三羟基苯骈卓酚酮和7,8,9-三羟基-4-羟基苯骈卓酚酮.该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色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2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ozolidinediones.TZ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第一种为环格列酮(Ciglitazone),以后又研制出一系列的TZDs,最早进行临床开发研究者为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G),随后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吡格列酮(PJo-glitazone,PIO)也先后问世。自从1997年该类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情况.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 mg,治疗组同时口服白芍总苷0.6g,3次/d,均治疗观察4周,停药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2.4%,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6.1%和44.8%,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5.
<正>1概述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17年度世界毒品报告,自2009年至今,世界范围内已报告的739种新精神活性物质(NPS)中有19%属于合成卡西酮类,多达140种~[1]。近年来,合成卡西酮类物质作为一种重要新型合成毒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流行态势,通常以"浴盐"、"植物肥料"等名义在市场上流通~[2]。滥用合成卡西酮类物质可产生幻视、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伴有失眠、食欲下降、抑郁、焦虑等副作用~[3],严重者甚至出现攻击、自残等行为,已有媒体报导多起由吸食合成卡西酮类物  相似文献   
26.
周浩  周峰  周有骏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31-133,142
目的设计合成对微管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抑瘤活性。方法以取代的苯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取代等反应制得系列目标化合物,并考察该系列化合物对微管蛋白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1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j9对微管蛋白和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活性。所有目标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该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靶点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27.
摘 要 分泌性腹泻威胁着全球健康,是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上皮细胞腔内Cl-通道激活导致肠道液体过度分泌是肠毒素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在霍乱及其他细菌肠毒素引发的腹泻中,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是主要的cAMP-调节Cl 通道,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上皮细胞液体分泌。利用肠上皮细胞CFTR抑制药抗分泌性腹泻是一种新途径。已有的CFTR抑制药有噻唑啉酮类、甘氨酸酰肼类和喹喔啉二酮等。同时,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一些成分也具有CFTR抑制作用,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对CFTR抑制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8.
苏江  王彩霞  王琦  杨斌  朱梅  潘海燕  张蓉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74-1877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全科团队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良生酮饮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诊治10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全科团队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9个月和18个月后血糖控制效果、血脂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9个月、18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低于对照组,血糖监测、运动、足部护理、饮食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18个月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脂四项指标、药物服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全科团队应用于T2DM患者改良生酮饮食治疗中能提高患者自律性和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CBM、Google数据库,并追溯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经Meta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活动评分(UCAI)(WMD=-0.92,95%CI:-1.17~-0.66,P0.00001);噻唑烷二酮类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缓解人数(OR=12.31,95%CI:1.71~88.74,P=0.0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分级,尤其是0~Ⅰ级(OR=2.71,95%CI:1.55~4.72,P=0.0004)。失效安全数结果显示,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
蒲春文  王炳元 《肝脏》2012,17(8):594-59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个表现,普遍认为和胰岛素抵抗(IR)有关,当存在二次(或多次)打击,包括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游离脂肪酸的脂毒性、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就会导致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疾病的进展(综合反应假说),即处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