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42篇
  免费   3035篇
  国内免费   900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617篇
口腔科学   313篇
临床医学   4656篇
内科学   3393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623篇
特种医学   7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34篇
综合类   13737篇
预防医学   2163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3850篇
  161篇
中国医学   2204篇
肿瘤学   2562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379篇
  2022年   1393篇
  2021年   2098篇
  2020年   2087篇
  2019年   2456篇
  2018年   1136篇
  2017年   2098篇
  2016年   2034篇
  2015年   2244篇
  2014年   3515篇
  2013年   3385篇
  2012年   3736篇
  2011年   3701篇
  2010年   2966篇
  2009年   2569篇
  2008年   2298篇
  2007年   1819篇
  2006年   1414篇
  2005年   1086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991.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基于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基层医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仍然是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方法。溶栓药物种类较多,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0.5%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0.004%曲伏前列素和2%盐酸卡替洛尔联合0.004%曲伏前列素2种联合用药方法,对于单用曲伏前列素效果不佳的患有开角型青光眼(OAG)或高眼压症(OHT)受试者的降眼压作用和影响血脂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种联合用药方法,测定治疗前后眼压及空腹血脂水平。结果噻吗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组平均眼压从(23.4±3.5)mm Hg降到(17.2±1.9)mm Hg;卡替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组从(22.8±2.8)mm Hg降到(16.4±2.2)mm Hg。对于血脂的影响,噻吗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从(524±162)mg/L降到(495±177)mg/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从4.3升到4.6,卡替洛尔组HDL从(489±177)mg/L降到(482±181)mg/L,TC/HDL从4.5升到4.6。结论对于单用曲伏前列素降眼压效果不佳的OAG或OHT受试者,噻吗洛尔和卡替洛尔在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时,都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且两药作用没有明显差别。但对于血脂水平的影响,噻吗洛尔组HDL和TC/HDL的变化对于受试者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卡替洛尔组的变化对受试者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予紫杉醇175 mg/m2,d1,静脉滴注3 h;替吉奥胶囊服用剂量按体表面积<1.25 m2者剂量40毫克/次;体表面积1.25~1.5 m2者剂量50毫克/次;体表面积>1.5 m2者剂量60毫克/次;均每日2次,早晚餐后口服,连服14 d,21 d为1个周期。结果疗效可评价患者36例,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病情稳定(SD)11例,病情进展(PD)10例,有效率(CR+PR)为41.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 TTP)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10.6个月,1年生存率为36.1%。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及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6.7%。结论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肯定,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应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2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联合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8、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而言,应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具有良好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缩短了麻醉恢复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且药物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安全选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和肝脾B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门静脉(MPV)、脾静脉(SPV)、脾长度、脾厚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以及肝脾B超指标改善情况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应用替米沙坦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糖、血脂明显得到控制,且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方案,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得到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妇科就诊行腹腔镜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单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SBP、DBP、HR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麻黄素的使用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的HR,SBP,DBP值均比入室前的基础值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及手术结束时的HR、SBP、DB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气腹10 min时的HR、SBP、DB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且麻黄素使用者的例数较少(P均<0.05);麻醉效果较好(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对患者实施脊柱全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需行脊柱全麻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ASA为Ⅰ~Ⅱ级,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术中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抑制、术后唤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循环波动次数、躁动评分、VAS评分、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术后唤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对患者实施脊柱全麻手术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术中患者内循环更加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瑞替普酶治疗)和对照组24例(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效果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替普酶的溶栓效果较好,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应用方便的同时治疗成本相对较低,尤其适合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中血液学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晚期肾癌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1例,男性49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为(2.3±0.4)年。肾癌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记录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白细胞(×109/L)、血小板(×1012/L)、中性粒细胞(×109/L)、淋巴细胞(×109/L)、血红蛋白水平(g/L)分别为(5.92±1.37)、(203.63±42.66)、(4.34±1.65)、(1.43±0.37)、(139.54±16.5);(5.66±1.28)、(184.27±28.55)、(3.64±1.89)、(1.42±0.45)、(142.87±22.68);(5.21±0.53)、(162.33±46.8)、(2.97±1.39)、(1.39±0.53)、(144.24±23.54);(5.06±0.35)、(126.37±24.71)、(2.28±0.80)、(1.41±0.67)、(140.33±16.54)。可以看出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血红蛋白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药2周时间后逐步下降。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需要注意发生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