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94篇
  免费   2209篇
  国内免费   1462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975篇
妇产科学   304篇
基础医学   1575篇
口腔科学   388篇
临床医学   9315篇
内科学   5263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767篇
特种医学   9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550篇
综合类   13746篇
预防医学   2299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6447篇
  75篇
中国医学   3848篇
肿瘤学   706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1229篇
  2022年   1021篇
  2021年   1298篇
  2020年   1180篇
  2019年   1259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1055篇
  2016年   1108篇
  2015年   1153篇
  2014年   1835篇
  2013年   1911篇
  2012年   2630篇
  2011年   2784篇
  2010年   2479篇
  2009年   2528篇
  2008年   2458篇
  2007年   2389篇
  2006年   2424篇
  2005年   2370篇
  2004年   1969篇
  2003年   1792篇
  2002年   1573篇
  2001年   1415篇
  2000年   1121篇
  1999年   1028篇
  1998年   947篇
  1997年   793篇
  1996年   797篇
  1995年   680篇
  1994年   553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345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302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易引起大出血倾向以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我院2005年实施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2.
中药水蛭具有破血逐瘀功效。近年,我们以水蛭微粉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并以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为切入点,探讨了水蛭微粉对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内科学》,2004,第6版标准,按就诊顺序1∶1方式分组。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63.50±7.00)岁,病程(10.23±3.50)年。水蛭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64.00±7.05)岁,病程(11.50±5.90)年。另取同期健康查体者21例为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12例,(64.50±8.15)岁。各组…  相似文献   
993.
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可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其作用机理是使血栓素(该物质生成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生成减少,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而,阿司匹林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作用。大量临床观察证明,部分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降低致命和非致命性冠心病的发生,也能降低中风和其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但是,由于很多人对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不甚了解,常发生一些用药不当的问题,所以,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避免以下误…  相似文献   
994.
患儿,女,2个月,因右下颌肿块进行性增大1月余于2005年5月31日入院.患儿于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颌肿块,并呈进行性增大,无发热,无疼痛,无张口困难或吞咽困难,无鼻衄或牙龈出血,曾在外院就诊拟"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及局部理疗,效果欠佳,门诊拟"肿物待查:1、神经母细胞瘤?2、恶性淋巴瘤?"收住院.患儿起病后精神尚可,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无外伤史.查体:T 36.6℃,R 34次/分,P 134次/分,W 5 kg,神志清,反应好,有喉喘鸣,面色略苍白,右下颌可触及1个大小为12 cm×7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触诊时哭闹,不能移动,表面皮肤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下软组织肿胀,舌、舌下软组织及下牙龈呈紫红色,心音正常,肺部闻及喉喘鸣音,腹平软,肝右肋下1 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肿物,四肢无异常.  相似文献   
995.
邹玲梅  罗红  金强 《安徽医学》2006,27(3):227-2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大血小板比例、体积、分布宽度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3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大血小板比例、体积、分布宽度,并与34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脑梗塞患者对照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小板数量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消耗增加,新生的血小板体积大,有较强的粘附功能,容易聚集成堆,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是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2年至2002年间11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经验。结果:112例孕妇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7例,占24.1%;子痫前期44例,占39.3%;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40例,占34.8%;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占0.89%。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85例。产后出血13例,产褥感染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50×109/L时,在血源充足时行剖宫产。不主张采用侵入性检查方法确定胎儿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1995-2005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缓急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GATA-6基因在内源性一氧化碳(CO)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VSMCs)增殖中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雄性SD大鼠的PVSMCs,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其增殖,用不同浓度氯血红素(Hemin)诱导血红素加氧酶(HO-1).促进CO生成,用四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条件下PVSMCs的细胞增殖,氚掺入法测定DNA合成,RT-PCR测定GATA-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CO可抑制PDGF诱导的PVSMCs增殖,此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高浓度Hemin可明显抑制PVSMCs增殖和DNA合成,在PDGF刺激后2h,PVSMCs的GATA-6表达明显下调,6h开始恢复,而CO可阻止GATA-6这种下调。结论CO可抑制PDGF诱导的PVSMCs增殖,PDGF可引起GATA-6基因表达下调,这种下调可被CO阻止;提示在抑制PVSMCs异常增殖过程中,CO可能通过调节GATA-6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早产儿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探讨PAF在早产儿发育、成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5例早产儿和15例健康足月儿血中PAF水平,并分析早产儿血中PAF水平与早产儿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早产儿血中PAF水平[(9·44±3·31)pg/ml]比足月新生儿[(44·1±12·0)pg/ml]低,血PAF水平与早产儿胎龄呈显著正相关(r=0·557,P<0·001),与出生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536,P<0·001)。结论在生理情况下PAF可能与早产儿发育、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更昔洛韦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指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治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相关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ITP)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血清HCMV DNA PCR和(或)HCMV IgM检测呈阳性ITP患儿46例,采用逆转聚合酶扩增反应(RT-PCR)检测巨核系祖细胞中HCMV晚期抗原mRNA,并行GCV治疗,判定其疗效及应用指征。结果46例血清HCMV-DNA PCR阳性和(或)血清HCMV-IgM阳性的ITP骨髓巨核祖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19例,GCV治疗有效16例,mRNA阴性27例,GCV治疗有效4例。阳性组疗效高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MV感染的ITP患儿,若对常规治疗无效,应检测其巨核祖细胞内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者是应用更昔洛韦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