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4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408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1605篇
内科学   1040篇
皮肤病学   296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2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96篇
综合类   2915篇
预防医学   853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2822篇
  13篇
中国医学   584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基-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TM208)是一种新合成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且毒性较低。探讨TM208与临床已知抗癌药联用能否提高疗效并降低毒性,可为TM208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本实验通过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考察了TM208与顺铂(DDP)、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分别联合用药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毒性。体内实验结果证实,5-Fu(5 mg/kg/2d)与TM208(100 mg/kg/d)联用后可显著增强对H22肿瘤的抑制作用(P<0.01),且几乎不增加毒性;而DDP和CTX则不能。进一步研究表明,TM208与5-Fu联用可通过下调cyclin B1,cdc2,cdk7和上调p21,p53的表达引起H22实体瘤细胞发生G2/M周期阻滞。同时此联合用药方案也可下调cyclin D1,cyclin E的表达,对cdk4,cdk2的表达则没有影响。Cdc2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趋势一致,而cyclin B1mRNA表达在各组间没有差异。总之,TM208与5-Fu联用可提高抗肿瘤疗效,毒性不变,其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2.
香草醛经甲基化、硝化、氧化、酯化、还原、环合、氯化及氨化制得盐酸特拉唑嗪等喹唑啉类药物的中间体4-氨基-2-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并考察了硝化、氧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和投料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条件,总收率约37%。  相似文献   
993.
用两种方法制得抗凝剂利伐沙班的中间体4-(4-氨基苯基)-3-吗啉酮(1):①溴苯相继与乙醇胺、氯乙酰氯反应得4-苯基吗啉酮,再经硝化、还原生成1,总收率约32%;②溴苯先硝化,再与乙醇胺反应得到2-(4-硝基苯胺基)乙醇,再经氯乙酰氯闭环、还原反应制得1,总收率约47%.  相似文献   
994.
Liu WH  He D  Yin XQ  Liu Y 《药学学报》2011,46(3):299-304
以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调节位点为靶点,以GABA(1)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2-乙酰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及酯类化合物(7a~7k)。目标化合物经IR、1H MNR、EI-MS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初步体外活性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癫痫活性,其中化合物7i~7k具有很好的抗癫痫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化合物4、7d~7h显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重组人Elafin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以及Elafin低、中、高剂量组。对Elafin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的重组人Elafin进行治疗,然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组织损害较重,血清ALT和AST以及LDH水平明显升高(P<0.001),肝组织中MPO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01);若手术前给予大鼠一定浓度的重组人Elafin,可使ALT,AST,LDH,MPO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Elafin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林梅 《海峡药学》2011,23(10):60-62
本文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法(FT-IR)、拉曼光谱和差热分析(DTA),对不同结晶条件下得到的四种7-ACA(7-氨基头抱烷酸)样品的晶型结构进行研究,同时也对上述结晶条件下制备的7-ACA产品进行质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7-ACA在不同结晶条件下可获得相同晶型结构,且其质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7-ACA结晶条件较宽松.不同结晶方式能产生相同晶型结构的产品,且质量稳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997.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如土壤、水和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病菌,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位革兰阴性杆菌病原[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慢、重症得到有效诊治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改进抗肿瘤药物卡奈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氨基-4-氟苯甲酸和乙酸甲脒为起始原料,经环合、硝化、氯化、取代、氢化、酰化等反应制得抗肿瘤药物卡奈替尼。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谱和质谱确证。总收率为23.4%,比文献收率提高了17.2%。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肛周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编入分三组,分别接受单纯高频电离子烧灼(电离子组)、ALA-PDT治疗(ALA-PDT组)和烧灼联合ALA-PDT治疗(联合治疗组)各46例。进行疗效判定,观察复发率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7.83%,复发率12.5%;电离子组有效率100%,复发率57.14%;ALA-PDT组有效率71.73%,复发率17.64%。结论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优于ALA-PDT组(χ^2=12.13),复发率低于电离子组(χ^2=17.86),5-ALA-PDT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CA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比较注射用赖氨匹林、安乃近与氨基比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腋温≥38.5℃)的退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症状的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赖氨匹林注射液(A组)、安乃近注射液(B组)、氨基比林注射液(C组)治疗,每组50例,疗程结束后所有对象均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赖氨匹林组退热时间最快,A组用药30min体温退至(38.1±0.2)℃,用药60min体温退至(37.5±0.4)℃,用药120min体温退至(36.5 ±0.5)℃,并能维持至4小时.而相同条件下,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退热效果不及赖氨匹林,从用药的4小时后体温呈回升趋势.结论 赖氨匹林退热作用强,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对咽痛头痛的缓解疗效较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显著,因此赖氨匹林对儿童进行退热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