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研究多不饱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通过改变IL-2a受体在细胞膜亚区域的分布和免疫抑制调节。方法:用DHA(22:6)处理Jurkat E6-1T细胞,硬脂酸(18:0)处理作为阴性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HA对T细胞表面分子CD25(IL-2Ra)表达的抑制作用。超速离心分离T细胞膜脂肪微区域,应用蛋白印迹法分析检测IL-2Ra所在的T细胞膜亚区域组分,与硬脂酸处理相比较,分析DHA处理对T细胞膜不同亚区域IL-2Ra分布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对照组75umol/L硬脂酸处理,检测到细胞表面CD25阳性表达细胞率为40.14%,75umol/LDHA处理T细胞,细胞表面CD25阳性表达细胞率为19.28%,DHA可抑制T细胞表面分子CD25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分析确定IL-2Ra存在于rafts组分中,DHA处理使部分IL-2Ra从膜rafts区域移位到可溶膜区域。结论:膜脂肪微区域为IL-2受体信号转导的功能性亚区域,DHA通过调节IL-2Ra在膜脂肪微区域的分布,使部分IL-2Ra从功能性rafts区域移位到非功能性可溶膜区域,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六种河豚鱼组织中EPA与DHA含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河豚鱼组织中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方法:利用带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作为检测设备,取河豚鱼的肌肉、肝脏进行EPA、DHA定量测定。结果:河豚鱼肌肉未能检出EPA、DHA;肝脏含EPA范围0.0367.800g/kg,含DHA范围0.030-45.672g/kg;东方豚肝脏中EPA、DHA含量显著高于腹刺豚;无毒的棕腹刺豚和暗鳍腹刺豚肝脏内的EPA、DH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豚鱼肝脏含有丰富的EPA、DHA。棕腹刺豚肝脏没有毒性,是摄取EPA、DHA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追踪观察孕妇、乳母膳食二十二碳六稀酸(DHA)不同摄入水平对母体及婴儿血浆、红细胞膜DH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妇146名,在孕妇22 w、孕38 w、产后3月进行膳食调查。同时随机抽取48名及其母乳喂养婴儿出生、3月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红细胞中DHA水平。按3次平均膳食DHA摄入量分成三组,A组14例,80 mg/d,B组22例,80~159 mg/d,C组12例,≥160 mg/d。 结果:孕妇、乳母日均DHA摄入量 为103.17±51.43 mg/d。C组母体孕38 w时血浆、红细胞、产后3月时血浆及脐血浆、脐血红细胞、婴儿3月龄时红细胞中DHA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产后3月时A组和B组血浆 DHA水平均显著低于孕22 w时 ,而C组与孕22 w时无显著差异。结论: 摄入DHA<80 mg/d组孕妇、乳母孕38 w时血和婴儿脐血DHA不能达到摄入DHA≥160 mg/d组同等水平。孕妇、乳母DHA摄入在≥160 mg/d时,能遏制产后DHA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DHA复合物抑瘤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DHA复合物抑癌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DHA复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对U2 5 1人脑胶质瘤细胞、H2 2 肝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DHA复合物以“脂滴”的形式侵入细胞 ,作用于细胞核 ,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体外实验中 ,1mg·mL- 1的DHA复合物主要诱导U2 5 1细胞凋亡 ,晚期可见细胞坏死 ;体内实验中 ,DHA高、中剂量组主要引起H2 2 癌细胞坏死 ,低剂量组主要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DHA复合物是一种即具有杀伤作用又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新型抗癌药 ,它以其独特的“脂滴”形式渗入细胞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育期补充DHA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油DHA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DHA对学习记忆的作用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大鼠分为灌胃鱼油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灌以5×103ml·g-1体重的鱼油和生理盐水,90d后运用在位电生理实验方法,刺激大鼠海马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在同一动物上记录海马DG区的LTP和LT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油组明显增强了PS诱导的LTP,对EPSP诱导的LTP无影响;对PS和EPSP诱导的LTD均有明显的减弱作用。结论补充鱼油对海马突触可塑性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鱼油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生理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除年龄外,载脂蛋白E (APOE) 4等位基因是散发型AD最强的危险因素。饮食和补充摄入n-3脂肪酸DHA能降低AD的发病风险和改善AD症状。但是相关研究也产生了混乱的和不一致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对APOE 4相关AD病人补充DHA的效果可能与补充量和时间、补充对象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补充的DHA的形式有关。APOE4携带者在AD临床症状较轻时大高剂量长时间补充DHA是降低AD发病率的有效途径;最好是通过膳食补充磷脂形式的DHA而不是DHA膳食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中国城市现阶段膳食模式下健康乳母不同阶段乳汁中α-亚麻酸(ALA)、亚油酸(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及花生四烯酸(AA)含量,以了解我国婴儿营养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中国三城市乳母第0~4 d,5~11 d,12~30 d,31~60 d,61~120 d及121~180 d的乳样共计540份。乳样中ALA、LA、DHA、AA和EPA含量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母乳中ALA、LAD、HA、AA和EPA的含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ALA、LA和EPA含量随泌乳时间逐渐增高;而AA和DHA的含量则随泌乳时间降低。AA与DHA之比随泌乳时间而逐渐增加,初乳、过度乳中AA:DHA比值分别为1.84和1.66,成熟乳中AA:DHA在1.93~2.54之间。结论 DHA,LA,EPA、ALA和LA的含量存在个体差异,且随哺乳时间而改变。中国乳母乳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国外有差异,是否是由于饮食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中的一员.早期研究表明DHA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最近研究表明DHA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近年来有关DHA和肺部疾病相关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小鼠乳癌4T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对死亡受体(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4T1细胞,应用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DHA对4T1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DHA对4T1细胞凋亡率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R4、DR5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的变化。结果 采用不同浓度DHA处理后,4T1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F=84.62,q=16.54~25.31,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F=287.68,q=32.74~56.58,P<0.05);DR5和TRAIL表达均明显上调(F=64.75、149.72,q=9.32~51.59,P<0.05)。结论 DHA可能通过DR途径抑制小鼠4T1乳癌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预处理是否增强血管生成素-1(Ang-1)对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BMVECs传代培养,第3~4代用于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Ang-1组、OGD组、OGD+Ang-1组、OGD+DHA组、OGD+DHA+Ang-1组、OGD+DHA+GW9662+Ang-1组。在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对照+Ang-1组加入含血清、5 mmol/L葡萄糖和1.25 mmol/L丙酮酸盐的DMEM培养液;在各OGD组用无糖、无血清的DMEM液置换原培养液。在OGD+DHA、OGD+DHA+Ang-1和OGD+DHA+GW9662+Ang-1组加入40 μmol/L DHA,同时在OGD+DHA+GW9662+Ang-1组再加入5 μmol/L GW966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抑制剂],以上3组在5% CO2和95%空气条件下预处理培养1 h。预处理完成后,在正常对照+Ang-1组、OGD+Ang-1组、OGD+DHA+Ang-1组和OGD+DHA+GW9662+Ang-1组加入浓度为250 ng/ml的 Ang-1。除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对照+Ang-1组在5% CO2和95%空气条件下培养外,其余各组均在94% N2:5% CO2:1% O2低氧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均为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血管生成素受体-1(Tie-1)、Tie-2、磷酸化的Tie-2(pTie-2)、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OGD+Ang-1、OGD+DHA、OGD+DHA+Ang-1和OGD+DHA+GW9662+Ang-1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0、0.000、0.000、0.004、0.000);Bax、caspase-3、Tie-1表达显著增加(Bax:0.62±0.03、0.38±0.03、0.45±0.03、0.26±0.02、0.33±0.02比0.16±0.01;caspase-3:0.76±0.05、0.42±0.04、0.52±0.02、0.32±0.02、0.40±0.02比0.15±0.01;Tie-1:0.51±0.03、0.25±0.01、0.33±0.02、0.16±0.01、0.22±0.02比0.12±0.01;P均=0.000);Bcl-2、Bcl-2/Bax、Tie-2、pTie-2表达均显著降低[Bcl-2:0.09±0.01、0.20±0.01、0.16±0.02、0.31±0.01、0.22±0.01比0.34±0.01;Bcl-2/Bax:(14.93±1.86)%、(68.03±5.56)%、(36.93±2.22)%、(119.1±13.3)%、(64.23±6.07)%比(208.33±7.37)%;Tie-2:0.07±0.01、0.16±0.02、0.11±0.01、0.21±0.01、0.18±0.01比0.26±0.01;pTie-2:0.05±0.01、0.15±0.01、0.07±0.01、0.22±0.02、0.16±0.01比0.27±0.01;P均=0.000],OGD、OGD+Ang-1、OGD+DHA和OGD+DHA+GW9662+Ang-1组的pAkt、ZO-1表达亦显著降低(pAkt:0.13±0.01、0.26±0.01、0.14±0.01、0.28±0.02比0.39±0.02;ZO-1:0.08±0.01、0.18±0.01、0.10±0.01、0.19±0.01比0.23±0.02;P均=0.000)。与OGD组比较,OGD+Ang-1和OGD+DHA+Ang-1组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均=0.000)。与正常对照+Ang-1组比较,OGD+Ang-1和OGD+DHA+Ang-1组pTie-2、pAkt、ZO-1表达显著降低(pTie-2:0.15±0.01、0.22±0.02比0.52±0.02;pAkt:0.26±0.01、0.37±0.04比0.67±0.05;ZO-1:0.18±0.01、0.24±0.02比0.39±0.05;P均=0.000)。与OGD+Ang-1组比较,OGD+DHA+Ang-1组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00),Bax、caspase-3、Tie-1表达显著降低(P均=0.000),Bcl-2、Bcl-2/Bax、Tie-2、pTie-2、pAkt、ZO-1表达显著增加(P均=0.000);OGD+DHA+GW9662+Ang-1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0.770、0.382、0.448、0.233、0.736、0.143、0.526、0.495、0.670)。结论 DHA预处理可提高Ang-1对OGD环境下大鼠BMVECs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降低Tie-1表达,从而增强对Tie-2的激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