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44篇
  免费   8879篇
  国内免费   5447篇
耳鼻咽喉   757篇
儿科学   1117篇
妇产科学   897篇
基础医学   7221篇
口腔科学   1648篇
临床医学   19772篇
内科学   10223篇
皮肤病学   953篇
神经病学   2346篇
特种医学   47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8751篇
综合类   42779篇
预防医学   23165篇
眼科学   1304篇
药学   26471篇
  209篇
中国医学   35990篇
肿瘤学   3660篇
  2024年   967篇
  2023年   3209篇
  2022年   2694篇
  2021年   3183篇
  2020年   3098篇
  2019年   2854篇
  2018年   1574篇
  2017年   2743篇
  2016年   3390篇
  2015年   4849篇
  2014年   8021篇
  2013年   8665篇
  2012年   12352篇
  2011年   12370篇
  2010年   9141篇
  2009年   8888篇
  2008年   16617篇
  2007年   10844篇
  2006年   10878篇
  2005年   13249篇
  2004年   7957篇
  2003年   8815篇
  2002年   8544篇
  2001年   5895篇
  2000年   4229篇
  1999年   3079篇
  1998年   2278篇
  1997年   2119篇
  1996年   1751篇
  1995年   1723篇
  1994年   1437篇
  1993年   1010篇
  1992年   787篇
  1991年   836篇
  1990年   570篇
  1989年   610篇
  1988年   230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等待组)。治疗组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关元、气海、中脘、阴郄、太溪、复溜、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为等待组,试验期间仅给予同针刺组相同的健康宣教,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6周以及第10周随访评估其潮热频率和程度,以及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①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在治疗后及随访时,针刺组较等待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第3周即出现了潮热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1),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针刺组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1)。而等待组在各时间点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②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后针刺组在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评分、社会心理、体能状况较等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1)。在随访期,针刺组在Men-QoL社会心理以及体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两组Men-QoL性功能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针刺组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社会心理、体能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在Men-QoL性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等待组在Men-QoL总分及四个域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安全有效,且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2.
当前针对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相关工作的重难点,所以在实践当中应当有目的性的进行增强和改进,以不断的完善我国医疗统计数据的控制水准,实现工作的新发展。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医疗统计数据的控制质量水准现状,同时对日常工作当中切实提升医疗统计数据控制水准的方式以及对策等进行了集中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为相关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建立产前筛查网络对于降低惠州市惠城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1月~12月建立产前筛查网络并将目标干预人群资料纳入系统中作为干预组,以2014年1月~12月接受常规产前筛查的60对新婚夫妇和22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相关出生缺陷干预结果。结果:干预组新婚夫妇及孕妇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症、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终止怀孕(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产前筛查网络能够显著有效阻止缺陷患儿的出生,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85.
观察静坐少动女大学生在高强度间歇训练(HILT)干预后心肺耐力的变化,为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北京体育大学26名静坐少动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强度持续训练(MCT)组(n=13)和HIIT组(n=13),通过多级递增负荷试验方法测试受试者最大摄氧量,MCT组进行30 min 60%最大摄氧量强度的持续训练,HIIT组以90%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每次3 min间歇2 min共计6组的训练.两组均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8周.在训练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心肺功能、有氧运动能力指标的测试和比较.结果 两组训练前后,HIIT组体质量指数(BMI)[(22.34±2.73) (21.56±2.39) kg/m2]、体脂百分比[(31.43±5.65)%、(28.85±5.52)%]与MCT组BMI[(22.98±3.23) (22.35±3.09) kg/m2]、体脂百分比[(33.15±4.48)%、(31.48±4.73)%]均下降(P值均<0.01).在心肺功能方面,HIIT组肺活量(VC)[(3.30±0.60) (3.61±0.54)L]、肺活量指数(56.22± 10.73,63.51±10.53)、最大通气量(MVV)[(81.44±20.45,91.17±15.64) L/min]升高,MCT组VC[(3.08±0.41) (3.19±0.36)L]、肺活量指数(52.74±8.66,55.62±7.88)升高,且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有氧运动能力方面,训练前后HIIT组[(2 204.15±232.39)(2 539.23±339.39) mL/min]与MCT组[(2 136.15±240.76) (2 462.00±318.29) mL/min]的最大摄氧量均上升(P值均<0.01).结论 HIIT与MCT均能提高静坐少动女大学生肺功能、有氧运动能力,且HIIT优于MCT.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通过调查血透室护士的生活质量,探讨血透护士的健康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研究45例血透室护士予以采取自制问卷调查,其中包括8个项目36个问题。计算每个项目的得分,其中躯体角色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的问题仅回答是或否,其余问题的回答分4-5个等级,8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结果:血透室护士的SF-36指数总评分低于平均(112.6±16.30),总分的平均得分低于60分,显示健康质量有所降低;结合血透护士工作环境,考虑影响其健康水平的因素有生物、化学、物理及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为主。结论:为提高血透室护士健康水平,除医院予工作环境相对改善外,护士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多参与人际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水平,也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8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皮肤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数据库",对近10年运用皮肤针疗法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统计分析。总结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结果:皮肤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应用频次最高的科属为皮肤科(287次),占所有科属频次的50.98%;皮肤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中治疗疾患治愈率最高的为皮肤科,愈显率最高的科属为外科;穴位叩刺和循经叩刺治疗病种广泛,不同叩刺力度有不同适应症,相同疾病亦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叩刺力度。结论:皮肤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未来发展中,皮肤针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积极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与LBL教学法对比,探讨PBL教学法在核医学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二班学生7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在课间实习教学中分别实施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法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教学满意度、培养临床思维、增强知识点掌握等教学法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应用于核医学科课间实习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0.
《中外医疗》2015,(2):125
1.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 ,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 (Objective)"、"方法 (Methods)"、"结果 (Results)"和"结论 (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