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9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后(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伤口愈合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对6只兔双眼分别行P.R,激光切削参数为一8.0D、156μm深,消隔直径5.6mm。将兔分别于PRK后1mo、3mo处死,取下角膜进行冰冻切片,用的位标记检测法(TUNEL法)分别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兔角膜可见上皮上皮浅层有少量细胞亡,PRK后  相似文献   
82.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9例30眼RK术后8个月以上接受PRK矫正残留近视,分为中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平均随访6.4个月。结果PRK术后第1组下降3.30D,第2组下降5.23D。  相似文献   
83.
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1.25D-8.00D的单纯性近视385眼分别行PRK(201眼)及LASIK(184眼)手术,随访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1周,1,3月有显著性差异,6,12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而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形态改变。方法 24只兔右眼按近视-10.00D行PRK术。按术后即刻、24小时、1、2周、1、3、6月及12月8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3只。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各组角膜上皮修复及角膜雾状浑浊(haze)情况,并取角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PR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易剥脱,haze的发生率为100%。PRK术后角膜上皮增生;新合成  相似文献   
85.
刘苏冰  聂晓丽 《武警医学》1999,10(3):125-12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治疗轻、中、重度近视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PRK治疗的10272眼近视眼术后1月~5a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月视力≥50的占904%,术后2a以上的1组(≤-600D)、2组(-625~-875D)和3组(-900D~-1200D)裸眼视力分别是925%、725%、465%;术后3组屈光度其正视率分别是984%、948%、786%,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RK治疗-1200D以下,特别是-600D以下的近视眼安全有效,稳定性及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4年6月来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欲进行准分子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2202例术前患者4382只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以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可疑圆锥角膜。结果 共筛选出2人4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占0.09%),可疑圆锥角膜5人8眼。结论 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是准分子激光术前筛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 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 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和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组,比较三组之间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 术后第1天,PRK组与LASEK组疼痛指数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LASIK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第3天,PRK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EK组与Epi-LASI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三组之间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不同,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7月1-31日在南京东南眼科医院行LASEK患者28例(56眼)和行TPRK患者25例(49眼)。术后观察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UCVA)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数据。结果术后1周,LASEK组UCVA为5.01±0.05,TPRK组为5.06±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术后3、6个月,2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术后上皮愈合时间为(5.8±0.9)d,长于TPRK组[(3.2±0.4)d](t=3.89,P<0.01)。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现0.5级以上的haze。结论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准确,相对于LASEK术后上皮恢复更快、视力更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MC)矫治角膜较薄的近视的作用。方法角膜较薄的近视(-2.00D--0.00D)128例(243眼)采用PRK+MM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128例(243眼)均未出现2级或2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206眼(84.7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8者216眼(88.89%),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33眼(95.88%)。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屈光状态相比无回退。使用MMC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角膜较薄的近视治疗采用PRK+MMC,在术后减少haze、预防屈光回退及改善视力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