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38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 观察6种抗菌中药对鼠疫菌的抑菌活性作用.方法 选择6种(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常用抗菌中药,分别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质量浓度1 mg/L的药液.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鼠疫菌201株与EV76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黄连、大黄与连翘抑制鼠疫菌的作用均较强,MIC值均≤0.050 00 mg/L,其中大黄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0/025 00 mg/L).同一种中药对鼠疫菌不同菌株的MIC值相同.结论 常用抗菌中药对鼠疫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赤峰市松山区境内鼠类,家畜家禽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鼠类、家畜家禽的粪便、脏器等样品,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生物血清分型,并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 2011~2012年共检验各类样品412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41株,皆来自猪咽拭子。2011年总检出率为16.02%,猪咽拭子的检出率高达28.28%。4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携带了ail,ystA,yadA,virF,rfbc基因的3/O:3生物血清型菌株占95.12%;4/O:4生物血清型菌株占2.32%;其他占2.32%。结论赤峰市松山区境内的猪咽部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猪是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重要携带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中国鼠疫耶尔森菌不同分离株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差异,探索染色体重排在鼠疫菌中发生的原因及用于菌株遗传特征识别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首株鼠疫菌株CO92(美国)为参考株,以从中国分离出的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4株鼠疫菌株(内蒙古91001、云南剑川D182038、云南玉龙D106004、西藏那曲Z176003)为对比株,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genome)上公布的这5株鼠疫菌的染色体序列及染色体上所有编码基因序列间的相似性,将鼠疫菌染色体人为的划分成多个大的DNA节段(染色体板块),确定这些板块在不同鼠疫菌株间排列方式的差异以及板块之间的断裂区片段的基因组成;根据菌株两两比较所得的重排差异结果,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除Z176003菌株外,CO92、D182038、D106004、91001菌株可被分成44个相对独立的染色体板块,板块内部基因组成和排列高度稳定,板块之间可以相对移动.与参考株CO92菌株比较,D182038、D106004菌株染色体均存在13处重排,Z176003菌株染色体存在14处重排,91001菌株染色体存在37处板块排列顺序的改变.菌株间两两比较,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仅有8处染色体板块排列方式不同,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CO92菌株染色体上的相邻板块之间存在43个断裂区,有39个断裂区的DNA片段含有插入序列,其中25个插入序列为IS100.结论 鼠疫菌基因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菌株间的染色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染色体重排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其拥有的插入序列密切相关.菌株间染色体的重排差异,能用于菌株遗传特征的识别和亲缘远近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Yersinia ruckeri is a well-established bacterial pathogen for many salmonid species, against which a formalin-killed bacterin vaccine has been effective in reducing disease outbreaks.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conflicting results about the protective value of the systemic humoral response to Y. ruckeri vaccination. Here we directly demonstrate that plasma contains the long-term protective component elicited by both immersion an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vaccination of rainbow trout. A total of 0.5 μL of plasma from vaccinated fish provided almost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experimental challenge. Conversely, the cells obtain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conferred little or no protection in naïve recipients. The protective component of immune sera was IgM based on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recognition by monoclonal antibody Warr 1–14. Immune plasma generated against a Y. ruckeri biotype 1 strain protected equally against challenges with Y. ruckeri biotype 1 and 2 strains.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humoral IgM response against Y. ruckeri and the use of doubled haploid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and transfer of plasma/serum and cells into F1 outcross progeny as a model system for dissec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vaccine-induced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35.
谢芳 《疾病监测》2010,25(5):390-393
介绍细菌基因组重排现象的发现、特点以及重排后对细菌遗传和进化所产生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鼠疫菌基因组中的插入序列和重复序列是造成鼠疫菌基因组频繁重排的重要原因,不同来源鼠疫菌基因组的重排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之间的遗传学距离以及基因之间相应的连接方式是识别和鉴定鼠疫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登封市外环境中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变化趋势及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外环境(家畜、家禽粪便)标本,送实验室检验.利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外环境标本431份.121份阳性外环境粪便标本中,O157有22份(18.18%),耶尔森氏菌有51份(42.15%),O...  相似文献   
37.
38.
A case of hepatic abscesses due to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in an immunocompetent male is presented. Reexamination after 3 month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 had primary haemochromatosis. Treatment with repeated phlebotomies was instituted. Two years after the patient was first admitted to hospital, 17.2 g iron had been removed and all ha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had returned to normal.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two sons showed that one was positive for the chromosome defect found in primary haemochromatosi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under progress. A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showed that prior to this case only 45 cases of hepatic abscess secondary to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have been registered. Of the 45 reported cases, 64% had underlying haemochromatosis and 29% had diabetes mellitus. The overall mortality was 31%. Mortality before 1987 was 60% (n = 20) and since 1987 it has been 8% (n = 25).  相似文献   
3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及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该菌是耶尔森菌属致病菌之一,发现该菌的国家现已遍及全世界,可感染家畜、家禽、啮齿类动物、鸟类及昆虫等,人、动物、食品、水源均可成为人和动物耶尔森菌病的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秋冬季和春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可以引起范围广泛的多种疾病,以急性肠炎最为普遍。该菌的检测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最为灵敏和特异。  相似文献   
40.
于晓涛  李存香  李超  幕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21-821,824
[目的]观察青海田鼠血清中鼠疫FI抗体动态.[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结果]实验感染青海田鼠28只,16份阳性,滴度1:20~1:640.[结论]青海田鼠对鼠疫菌能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