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8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237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268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0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胃癌与胃炎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60例和胃炎标本40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60例胃癌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8.3%,其中高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0%,中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5%,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80%;40例胃炎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2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5%。胃癌组与两组胃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浅表性性胃炎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和部分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端粒酶反义DNA影响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端粒酶反义核苷酸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探讨针对端粒酶进行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人工合成硫化修饰六核苷酸端粒酶DNA序列「5′-d(TTAGGG)-3′」,在体外与端粒酶阳性肺癌细胞系801-D共同培养,观察其对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 端粒酶反义DNA对端粒酶阳性肺癌细胞系801-D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端粒酶反义DN  相似文献   
103.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定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放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74例肺组织中(45例为NSCLC,15例SCLC,结核7例,炎性假瘤7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NSCLC端粒酶阳性率为73.3%,且活性较弱(172TPG),SCLC端粒酶的阳性率为93.3%,且活性较强(288TPG)。结核与炎性假瘤端粒酶 性全为阴性,SCLC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NSCLC(P  相似文献   
104.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g J  Li X  Li Q 《中国肺癌杂志》2000,3(2):98-100
目的 探讨端粒酶的表达与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技术(TRAP)-PCR-ELISA定量分析及TRAP-PCR银染定性分析主地24例肺癌新鲜手术标本及6例肺良性肿瘤手术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5%;肺鳞癌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腺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35,P〉  相似文献   
105.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NSCLC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研究了74例NSCLC组织及周围百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74例NSCLC组织69例(93.24%)有端粒酶活性表达,74例周围非癌组织有9例。  相似文献   
106.
多种药物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孟志强  宋明志  黄雯霞 《癌症》2000,19(4):317-320
目的:观察几种在肝部职常用的药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它们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疗药物顺铂,丝裂霉素C、阿霉素、5-氟尿嘧啶、干扰素、全反式维甲酸、叠氮胸苷处理肝癌细胞,然后使用TRAP方法观察处理的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和凋广。结果:化疗药物顺铂和丝裂霉素C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当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7.
端粒酶活性在血管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血管瘤病变发展中出现的生长自限性现象间的关系。方法:按年龄将因管瘤病人分成3组,I组为2岁以内的婴幼儿;Ⅱ组为年龄自3-18岁的病人;Ⅲ组为年龄超过18岁的病人。利用TRAP法测定每组病人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测定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与不同年龄组血管瘤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I组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高,其强阳性表达率也高;Ⅱ组端粒酶活性表达率较高,其强阳性表达率低;Ⅲ组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低,无强阳性表达。I组的病理学特点为大量的致密的内皮细胞团,增殖活跃,管腔小而不明显;Ⅱ组增殖活跃的内皮细胞减少,可见较多的管腔;Ⅲ组增殖的内皮细胞少见,有明显管腔形成,可见纤维化及脂肪浸润。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血管瘤主要成分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影响血管瘤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肿瘤增殖腺病毒CNHK300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了腺病毒E1A在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病毒增殖实验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验证CNHK300选择性复制和杀伤能力,并与ONYX-015(E1B55000蛋白缺失的2型和5型嵌和型腺病毒)和wtAd5(野生型腺病毒)进行比较;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CNHK300-EGFP感染BJ和Hep3B,直观的观察其增殖过程。结果CNHK300病毒48h在Hep3B和HepGⅡ中的增殖倍数分别为40625和65326倍,与wtAd5增殖能力相近,较ONYX-015强几倍至十几倍。在BJ正常成纤维细胞中CNHK300病毒增殖能力减弱,CNHK300病毒48h增殖倍数为180倍,而wtAd5增殖能力仍可高达4000倍。CNHK300在MOI 0.5集落形成单位/细胞以下就可以有效地杀伤肝癌细胞,MOI 0.002集落形成单位/细胞时就可以杀伤半数Uep3B细胞,较ONYX-015具有更强的肿瘤杀伤能力。CNHK300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弱于wtAd5,CNHK300在MOI100集落形成单位/细胞时BJ细胞存活率近50%。结论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可选择性地在端粒酶阳性的肝癌细胞中复制,并产生溶瘤作用,在正常细胞中复制能力和杀伤能力明显减弱,且无论选择性和杀伤能力均优于ONYX-015。  相似文献   
109.
Background The congenital anomaly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PBM)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ecancerous disease. PBM carcinogenesis is believed to be an accumulation of gene abnormalities, but the early events causing PBM carcinogenesis are still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Bcl-2 expression in the gallbladder mucosa of PBM and non-PBM gallbladders were investigated.Methods The operative gallbladder materials were from five control cases, two cases of non-PBM gallbladder cancer, three of PBM gallbladder cancer, and three of non-neoplastic PBMs. Multiple sampling was performed from each gallbladder. The studies performed were: (1)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p53, Ki-67, and Bcl-2; (2) survey of k-ras point mutations; and (3) measurement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each sample.Results In the cases of non-PBM cancer, abnormalities from the above studies were detected only in the cancerous lesions. Normal-appearing mucosa did not show Bcl-2 expression or telomerase activity. However, in the cases of PBM cancer, normal-appearing mucosa showed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Bcl-2 expression, but did not show p53, Ki-67, or k-ras abnormalities. In the non-neoplastic PBM, all samples showed Bcl-2 expression, and many showed telomerase activity.Conclusions Bcl-2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of telomerase are probably early events causing carcinogenesis of the PBM gallbladder mucosa. They might be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carcin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10.
Lu XD  Qin WX  Pan DN  Li JJ  Wan DF  Wen CJ  Li CJ  Gu JR  Yang S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81-1385
目的探讨DNA载体途径的RNA干扰技术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及机理。方法构建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hTERT)的mRNA干扰质粒PSG-AS及对照质粒PSG-CTR,并将其分别转染HCCLM3肝癌细胞。Western印迹测定hTERT的表达量;末端重复片断扩增-酶联免疫吸附(TRAP-ELISA)方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MTS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以观察PSG-A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转染PSG-AS的HCCLM3细胞hTERT表达量减低,端粒酶活性抑制率为76%;PSG-AS转染细胞后凋亡率较PSG-CTR组明显升高(t=11.47,P<0.01),细胞生长受抑。结论PSG-AS作用HCCIJM3肝癌细胞后,通过对hTERT表达量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的增殖,此法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细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