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320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3篇
  2篇
中国医学   18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老十针”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以"老十针"为主,配合调神及走罐法,观察其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FD患者67例,随机分入治疗组34例,以"老十针"合调神法配合走罐治疗;药物对照组33例,口服吗丁啉为主。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精神疲乏、四肢无力、胃纳减少、咽部梗阻感、烦躁易急、失眠多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十针"为主合调神法配合走罐治疗FD疗效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992.
消融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规范的消融技术、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及密切的团队合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尽管近年来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随着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而逐渐提高,但肿瘤复发率仍较高,因此亟需能更好地提高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策略。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构建是根据肝癌消融治疗的需求,在常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由于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较常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具有更多的潜在优势,因此其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消融团队构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3.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其发生发展与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共同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影响整体防治效率.基于经典理论和临床证据,提出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神"失调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和治疗中均起关键作用,急需构建形神并调的妇科恶性肿瘤防治体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庄礼兴教授认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扶助正气,平衡阴阳,增强患者体质,抵御病邪.在治疗该病时庄礼兴教授采用"督脉排针法"激发患者阳气,扶正以祛邪;采用"调神针法"调神醒脑,化生气血."督脉排针...  相似文献   
995.
"气"穴不仅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结构,且在刺灸治疗时亦是施术定位的评判标准。针刺调气关键在于补泻,而补泻的关键是如何辨气,如何辨正邪大小。"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意欲调气,需要医者先"治其神",医者要摒弃杂念,内省自视,保持极虚静的精神状态才能守神。"针响""医者得气"及"二次得气"在治疗层次上相差较大,前两类处于致病的启动阶段,施术者必须在"针响""医者得气"的基础上判别疾病的阴阳盛衰及证候的寒热虚实,诊其脉气大小后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才可激发"二次得气",这是针刺得气补泻的内在本质。"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守门户运用于临床即是守神。临床上运用"气"穴时应擅于调气与治神,二者中调神为先导,调气为关键,"以神导气,令气易行,以意通经",达到经脉调畅,血脉通利,阴阳调和之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从中医“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角度论述胃癌伴抑郁状态的产生和加重,以期为其中医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关于胃癌“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理论的学术观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探讨胃癌伴抑郁状态的诊疗。[结果] 胃癌伴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方面:中气失运,升降乖戾为其根;瘀毒胶结,七情失常为其本;瘤结局部,毒溢血脉,病郁交夹为其标,据此胃癌伴抑郁状态的治疗应斡旋中气,畅脾胃之气化;调气开郁,调人体之升降出入;化瘀解毒,通人体之气血津液;形神同调,复人体五脏之元真。[结论] 瘀、毒、郁均是影响胃癌伴抑郁状态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要病理因素,这三个因素常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角度对胃癌伴抑郁状态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完善胃癌伴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有助于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阐述调神的重要意义与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调神”的角度出发,基于古代和现代文献,阐述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发挥“调神”作用的重要意义,探究其作用机制,并对五音具象催眠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最后结合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其进行剖析。[结果]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心身疾病中的疗效突出;五音具象催眠技术通过震荡脏腑、具象思维演绎、凝息聚气发挥调神作用,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治疗卒中后抑郁,充分体现中医“调神”思想,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梳理古籍文献中“心中风”的内涵、病机以及治疗,以期为临床病毒性心肌炎、癫痫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佐。[方法]基于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查阅古籍文献中关于“心中风”的论述,分别从“心之义”“中之音”“风之义”三个角度辨析”心中风“的具体内涵,并概括其临床症状、病机和治疗,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结果]中医学之“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不仅具有主血脉之功,尚具主藏神之能,同时部分古代医家常以“心”来代指中焦脾胃。中医学之“风”则有外风与内风之别,内风多因情志而生。故笔者基于古今文献相关论述,简要阐析“心中风”之不同内涵,其中包括血肉之心中风、神明之心中风以及其他心中风。血肉之心中风和其他心中风多由外风所致,神明之心中风可因外风或内风引起。血肉之心中风治疗以祛风药为主,佐以益气养血之药;神明之心中风则以安神药为主。[结论]血肉之心中风、神明之心中风及其他心中风分别与现代医学之病毒性心肌炎、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甚为相似,或可依据古籍文献为此三类疾病的临证组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Background

Recent advances in care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RLM) have lengthened 5-year survival. In this new era, prognostic tools such as the clinical risk score (CRS)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require reevaluation.

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for CRLM between 2008 and 2012 at 4 specialty hepatobiliary centers in Canada (N = 740) were stratified by CRS and analyzed in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Primary outcome of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secondary outcome of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compared CRS to patient factors.

Results

Median OS not reached (>60 months), median RFS 16 months. Original CRS strata was a significant (p < 0.001) predictor of both OS (5-year OS: 0; 75%, 1; 71%, 2; 57%, 3; 57%, 4; 46%) and RFS (5-year RFS: 0; 39%, 1; 33%, 2; 21%, 3; 21%, 4; 8%). The presence of extrahepatic colorectal metastatic disease increased recurrence risk (RFS hazard ratio of 1.32 (1.06–1.65)), and the use of intraoperative portal pedicle clamping reduced recurrence risk (RFS hazard ratio of 0.78 (0.61–0.99)).

Conclusions

The CRS remains a relevant tool for predicting long-term outcome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of CRLM. Additional factor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extrahepatic colorectal metastatic disease and the use of intraoperative portal pedicle clamping may improve the prognostic power of the CRS.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