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08篇
预防医学   29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云南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现况、人群碘营养状况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影响我省高危地区碘盐覆盖率的原因,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在碘盐覆盖率<80%的彝良县抽取3个乡实施高危地区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搜索疑似地克病病例,检测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检测8~10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尿碘浓度,入户调查和采集家中盐样进行半定量检测,调查被监测乡、村实施碘盐供应、碘油投服等防治措施情况。结果 2008、2010年两次监测都未发现疑似地克病;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4.14μg/L、247.12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4.72μg/L、282.96μg/L;2008与2010年结果比较,碘盐覆盖率由84.17%上升至99.17%,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均有明显升高,8~10岁儿童甲肿率(触诊法)由19.34%下降至6.25%。结论我省高危地区碘缺乏病监测、防治措施及时有效,今后应不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该地区居民碘营养已处于超适宜状态,应适当下调盐碘含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型并评估35个插入/缺失多态性(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的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效能,并探索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 收集来自陕西地区汉族305名无关健康个体血样,基于课题组前期甄选并构建的包含35个DIP位点的复合扩增体系进行检测和分型,并计算35个DI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法医学参数。通过分子方差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多维尺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进一步探索陕西汉族与29个参考群体之间的群体遗传关系。结果 35个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累积的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值分别为0.999 999 999 999 991 119和0.9991。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陕西汉族与我国不同地区的汉族群体遗传关系更近。结论 35个DIP位点在陕西汉族的多态性较高,可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也为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4.
BackgroundCO poisoning is still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aimed to focus on CO poisoning secular trends based on registry data for the recent 7 years in Northeast of Iran.MethodsRegistry database of Imam Reza Hospital in Mashhad, Iran was analyzed. All admitted cases with CO exposure during 2004–2011 were included. Data from two national censuses were used for calculating rates. Data analyses was performed by SPSS 11.5. P <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There were 443 CO related admissions (0.9% of all poisonings which equals to a prevalence rate of 1.9 per 100,000) during the 7-year period. Mean age was 32.3 ± 18.2 years and 60% of subjects were male. CO prevalence rate was not changed during this period. Case fatality rate was higher in men (5.4% vs. 4.4%). Self-employment and manual or office workers were at greatest risk. Age specific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highest in >60 age group. (2.9 and 3.1 per 100,000, respectively).ConclusionAs it seems that current health prevention studies are not effectively working, these secular trends can enlighten health policy makers to implement proper population based interventions like education or regulations for CO detectors. We believe that almost all cases of accidental CO poisoning can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45.
目的:从卫生政策研究和改进政策的角度出发,总结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政策在推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优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政策在四川省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四川省、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定向培养政策主要负责人进行个人访谈,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了解定向生的思想动态。结果:定向生了解政策的渠道有限,对基层医生工作的理解不深,诚信档案未能切实发挥留住人才的作用;定向生考研意愿较高,但报考研究生与留任基层之间存在矛盾;对定向生的培养过程管理缺乏合理高效的模式。结论:应更注重培养定向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改进培养项目中的奖惩机制,优化管理考核模式,在促进各个政策参与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更加和谐有序的同时,更好地将定向生引入基层,从而优化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四川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揭示四川省高校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程度,为四川省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12月,采用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等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对随机抽取的520名四川省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四川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1.440±0.486)分。2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不同性别(t=3.007,df=488,P=0.003)和年龄(F=4.801,df=3,P=0.003)的高校教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低成就感维度上,不同年龄(F=5.808,df=3,P=0.001)、学历(F=3.672,df=3,P=0.012)、职称(F=4.215,df=3,P=0.006)和收入(F=4.799,df=4,P=0.001)的高校教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四川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低。2年龄在46岁以上、或学历为博士、或职称为教授,或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高校教师较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促进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为提高基层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河北省39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门诊或住院双相障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97例(76.5%)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钠、碳酸锂和丙戊酸镁;455例(87.7%)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分别为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89例(17.1%)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3.0%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4例(29.7%)患者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治疗,47例(9.1%)患者辅以抗胆碱药物治疗,27例(5.2%)患者辅以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双相障碍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428例(82.5%)患者联合2种以上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且抗抑郁药使用以联合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为主。住院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的使用频率低于门诊患者,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的使用频率高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门诊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较高,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抗抑郁药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心境稳定剂在住院与门诊的选择有所不同,且抗抑郁药门诊使用比例较高。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总体符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荐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48.
甘肃省党参种植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甘肃省大宗药材合理种植、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甘肃省党参的种质资源现状、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养护贮藏和市场销售等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和农户走访,对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党参资源存在种质、品质参差不齐,种子、种苗的前期投入成本逐年攀高,田间管理措施少,养护贮存措施粗放,党参市场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盲目扩大等问题。建议做好党参适宜性生产区划,规范党参种质来源和质量,进一步对农户进行规范化栽培的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和运输的培训和监督;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国家中药资源野外动态监测站对党参进行及时的动态监测分析,对党参的种植和生产做出市场预判和决策依据;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形成规范化的党参种植生产链条。  相似文献   
49.
基于ISSR的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田田  晋玲  张裴斯  李应东  杜弢  何子清 《中草药》2015,46(23):3549-3557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1个居群的栽培当归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8条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7.27%。栽培当归居群间的H为0.222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7 4,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3 9,基因流(Nm)为0.231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042 9~0.327 8。结论甘肃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较高;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大,且基本无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宝鸡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3年病人发现工作。方法根据2002—2004年全市项目季报、月报对病人发现工作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002—2004年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120例,其中涂阳病人2 340例,分别是项目实施前3年总和的2.6倍(6 120/2 394)、6.1倍(2340/381)。涂阳新登记率逐年提高(5.92/10万、21.26/10万、35.95/10万)。结论实施项目3年病人发现水平逐年提高,发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