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7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73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6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5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日本血吸虫黏蛋白样蛋白部分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黏蛋白样蛋白(SjMLP)抗原的部分基因序列。 方法 利用PCGENE软件查找SmMLP的抗原决定簇;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Trizol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后与SmMLP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SjMLP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756bp,测序结果与SmMLP具有高度同源性。 结论 RTPCR扩增的SjMLP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相符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1.7k Da膜蛋白分子 (Sj C2 1.7)核酸疫苗对 BAL B/ 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方法 采用 PCR方法扩增出特异性 Sj C2 1.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 ,在其起始密码子处引入 Kozark序列。将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Sj C2 1.7- pc DNA3.1。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加强组。对照组小鼠的股四头肌注射接种 pc DNA3.1,实验组同法注射重组质粒 Sj C2 1.7- pc D-NA3.1,加强组除注射重组质粒 Sj C2 1.7- pc DNA3.1外 ,同时注射重组质粒 P35 - pc DNA3.1及 P4 0 - pc DNA。每隔 2 wk免疫 1次 ,共免疫 3次。第 3次免疫后第 30天 ,每只鼠感染 4 5± 1条尾蚴 ,4 5 d后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及肝卵数。通过 EL ISA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小鼠免疫学特征的变化。 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 ,实验组小鼠股四头肌局部组织有特异性抗原蛋白表达。EL ISA分析表明 ,免疫后实验组和加强组有部分小鼠出现特异性 Ig G抗体。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 2 9.9%及 13.8% ,加强组分别为 31.9%及 2 8.0 %。加强组减卵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 .0 5 )。 结论  Sj C2 1.7核酸疫苗能诱导 BAL B/ c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SjCyPA)基因,并对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 构建pET28-SjCyPA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PBS、rSjCyPA分别免疫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表达了可溶性SjCyPA蛋白并得到纯化,经Western blot鉴定为血吸虫蛋白.rSjCyPA免疫小鼠产生60.10%的减虫率和43.42%的减卵率,HE染色及Masson染色揭示实验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rSjCyPA具有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作用,是一个有前景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根皮苷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腹部贴片法感染昆明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第6周末,肝纤维化模型建立;用吡喹酮杀虫两天后,用低、中、高剂量根皮苷(10、20、40 mg·kg-1·d-1)治疗,同时设病理模型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INF-γ)组;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PDGF-BB的表达,做HE染色测量血吸虫的虫卵结节.结果 TGF-β1和PDGF-BB含量在用药第4周到第8周呈降低趋势,且高剂量根皮苷组的各项指标最接近空白组,抑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明显;HE染色显示高剂量根皮苷组的肝脏变性坏死减轻明显,小叶结构完整;高剂量根皮苷组的TGF-β1和PDGF-BB含量与模型组、吡喹酮组、低剂量根皮苷组和中剂量根皮苷组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IFN-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皮苷各剂量组和IFN-γ组的计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根皮苷低、中量组的计分与IFN-γ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皮苷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皮苷剂量呈量效增强关系.结论 根皮苷能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TGF-β1和PDGF-BB的表达,使血吸虫虫卵结节减小,使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75.
We analyze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8,756 schistosomiasis-related deaths in Brazil during 2000–2011 and identified high-risk clusters of deaths, mainly in highly schistosomiasis-endemic areas along the coast of Brazil’s Northeast Region. Schistosomiasis remains a neglected public health problem with a high number of deaths in disease-endemic and emerging focal areas.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野生和繁殖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与童虫在体外共培养,16~1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东方田鼠血清或脾细胞对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36%土4.00%(野生鼠)和64.39%±5.86%(繁殖鼠)、66.02%±1.40%(野生鼠)和66.38%±2.18%(繁殖鼠);东方田鼠血清加脾细胞的童虫校正死亡率为76.68%±6.27%(野生鼠)和79.03%±8.00%(繁殖鼠),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或脾细胞的校正死亡率;野生鼠和繁殖鼠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东方田鼠血清和脾细胞均具有体外杀童虫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杀伤作用,且野生鼠与繁殖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血吸虫感染抗性人血清中起免疫保护作用抗体针对的日本血吸虫蛋白抗原谱,为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分子。方法采集血吸虫流行病区感染抗性人血清,免疫学方法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对获得的阳性克隆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并利用软件对所筛基因编码的抗原分子进行表位预测。结果共筛选出29个持续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获得25个基因,包括5种已知基因(其中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12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个、细胞色素b1个、延伸因子1-α1个和线粒体编码区1个)和5个未知基因,软件分析显示不同抗原分别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获得的阳性克隆插入基因片段可能编码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分子,其中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为主要抗感染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进一步研究免疫调节剂SE(含SE - 1和SE - 2 )对感染小鼠诱导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调节效应的动态变化和分子机制。方法 BALB/c小鼠 30只 ,均分 3组 ,2组分别用SE - 1和SE - 2皮下免疫共 3次 ,每次间隔 1w ,总剂量 10 5 μg和 16 0 μg/鼠 ,另为对照组。末次免疫后 10d ,3组每鼠攻击感染尾蚴 30± 2条。在感染后 7~ 11w时 ,剖杀小鼠 :取肝组织 ,制成石腊切片 ,观察和计算肉芽肿大小 ;无菌分离脾淋巴细胞 ,进行培养 ,取上清液测定IL - 2、IL - 4和IL - 10含量水平 (pg/ml)。 结果 小鼠感染后 7~ 11wk时 ,实验鼠肉芽肿的平均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小于感染对照鼠 (P均 <0 0 1) ,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在感染后 7w时 ,实验鼠的IL - 2和IL - 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鼠 ;3组均显示相当高水平的IL - 10 ;在感染后 11w时 ,实验鼠的IL - 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鼠 (P均 <0 0 5 )。结论 免疫调节剂SE能诱导明显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效应和血吸虫性纤维化作用 ,其分子机制与Th1型 (IL - 2 )和Th2型 (IL - 4和IL - 10 )细胞因子应答的调节动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9.
Morbidity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fter reviewing the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 in China with focusing on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 on schistosomiasis endemicity, we introduce the promotion process of morbidity control strategy undertaken before and during the World Bank Loan Project (WBLP)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We analyzed the data derived from case study of morbidity control for schistosomiasis, and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It is suggested that appropriate drug treatment declines worm burden and the intensity of infection as well as prevalence, but chemotherapy alone can hardly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because zoonotic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Therefore, the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high, medium, and low) transmission areas during the maintenance stage were put forward in consideration of challenges in national control program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0.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皮肤组织细胞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宿主的皮肤组织在抗攻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88只小鼠分为 4组 ,1、2组分别以 50± 3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或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5wk后以 10 0 0± 10 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3、4组分别以减毒尾蚴或尾蚴 10 0 0± 10 0条免疫或初次感染。各组均于感染或接种后 6- 12 0 h定时取局部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 1)免疫攻击组皮肤组织内炎症细胞杀伤童虫现象最明显、炎症反应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 ,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百分数最高 ;( 2 )感染攻击组呈现相似炎症反应但程度略轻 ;( 3)免疫对照组减毒童虫在皮肤内滞留时间延长 ,至 12 0 h皮下仍可见较多童虫 ;( 4 )感染对照组皮肤内的童虫数于 72 h后明显减少 ,童虫周围轻微炎症反应。电镜观察可见免疫攻击组童虫内部结构破坏 ,虫体周围 EOS、淋巴细胞增多 ,肥大细胞颗粒溶解。结论 :提示皮肤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的宿主抗攻击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