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3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5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4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 2 6kDaGST抗原 (reSjc2 6GST)免疫役用放养水牛 (简称水牛 )后抗体动态及免疫保护性的效果。 方法 试验组 96头水牛 ,用reSjc2 6GST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3次剂量分别为 0 2、 0 2和 0 1mg。对照组 90头水牛不作免疫 ;观察 2组水牛免疫前及免疫后 2、 5、 9、 12、 15和 2 0个月的抗体水平及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 试验组机体产生特异性抗reSjc2 6GST抗体 ,其抗体水平呈明显的梯形升高趋势。试验组免疫后 2 0个月血吸虫感染率比免疫前下降了 62 2 % ,比同期对照组低 67 7%。 结论 用reSjc2 6GST免疫水牛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后 2 0个月内维持较高水平 ,有一定的抗血吸虫自然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 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2 4h,后移至清水孵化 ,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 10 -3 、10 -4 、10 -5、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 10 -6mol/ L 和 5× 10 -7mol/L吡喹酮孵育 2 4h后 ,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 4.2 %和 3 0 .7% ,抗性株分别为 2 4.2 %和61.2 %。当毛蚴暴露于 5× 10 -6mol/ L吡喹酮中 ,敏感株 10 0 %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 ,而抗性株仅见 13 .4%毛蚴变形 ;当暴露于 10 -6mol/ L 吡喹酮 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 5 .5 %、63 .9%、91.2 % ;抗性株分别为 0、7.6%、14 .3 %。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 ,将毛蚴移入 10 -6mol/ L吡喹酮溶液中 1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抗性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5例阳性病人3d全粪的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在粪便中的分布具有聚集性。虫卵主要分布在粪便的表层及头端,从表面至内部及从头至尾部虫卵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不同粪便中的虫卵计数亦有变化;又通过对44例阳性病人的同一粪样同时制Kato片10张,结果显示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几何均数的变化并不明显,可认为虫卵在粪便的局部是呈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84.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表达基因的分离和EST序列测定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运用表达标签技术(EST方法),从SjcDNA文库中分离、鉴定血吸虫表达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EST方法,人SjcDNA文库中随机挑出单个重组克陲 PCR直接序列分析,通过互联网将获得的EST序列送入NCBIGenBank进行同源性检素,并将发现的未知基因EST序列送入NCBIdbEST以获得GenBank进入号。结果 分离了100个SjGenBank中已知的血吸虫基因序列,19个为未知基因序  相似文献   
85.
采用ELISA方法, 平行检测东方田鼠、 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在攻击感染前、 后的血清抗血吸虫童虫(SSA)、 成虫 (SAWA) 和虫卵(SEA) IgG3抗体水平, 并进行体内、 外试验, 观察IgG3抗体抗血吸虫效应。结果攻击感染后第4周, 东方田鼠抗SSA和SAWA的IgG3抗体水平增幅较大, 分别较感染前增加79.6%和49.6%, BALB/c小鼠IgG3抗体在攻击感染后无明显增加。野生和室内繁殖的东方田鼠的IgG3抗体所致童虫死亡率分别为昆明小鼠的5.88和2.35倍, 前者还诱生出较高的减虫率 (39.8%)。提示东方田鼠IgG3抗体可能是其抗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免疫物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 (S .japonicum )尾蚴文库扩增S .japonicum再感染相关蛋白 (RIRP)基因 ,进行克隆并原核表达出RIRP ,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已登陆的S .japonicum成虫期RIRP基因的序列设计两条特异引物 ,以S .japonicum尾蚴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RIRP基因cDNA ,将该基因的cDNA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和真核载体 pcD NA3 .1。转化的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的筛选、PCR扩增、双酶切和最后的测序鉴定。重组的 pGEX 4T 1/RIRP在大肠埃希菌BL2 1(DE3 )中进行表达。SDS PAGE鉴定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子质量。用抗 2 6kuGST单抗作western杂交进一步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一条长为 462bp的cDNA片段 ,经测序证实其为RIRP基因的全长cDNA。它编码含 15 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RIRP ,预测其分子质量单位为 17.5 45ku。RIRPcDNA已被成功克隆入 pGEX 4T 1和pcDNA3 .1载体 ,大肠埃希菌BL2 1(DE3 )编码一个约 17ku的蛋白质。 结论 RIRP基因首次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来 ,并成功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而且 ,它首次由大肠埃希菌表达 ,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单位约 17ku。  相似文献   
87.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BBC1(SjBBC1)基因,为寻找新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候选抗原分子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SjBBC1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UCm-T载体连接,经蓝白筛选、双酶切分析和PCR鉴定后,亚克隆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中。对原核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650bp,与预期大小相符。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23.6ku,并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结论构建了pQE30/SjBBC1原核表达重组体载体,表达了具有抗原性的BBC1抗原。  相似文献   
88.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re frequently biased by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several infectious pathoge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usefulness of circulating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liver fibrosi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inct forms of chronic liver inflammations associated with schistosomiasis and viral hepatiti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a Sudanese population exposed to Schistosoma. Circulating hyaluronic acid (HA) was used as a marker of liver fibrosis; the severity of schistosomiasis was determined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viral hepatitis infection was ascertained by circulating anti-hepatitis antibodies. Serum markers were examined also in Sudanese subjects not exposed to Schistosoma infection and in French control subjects. We found a drastic decrease of lycopene levels in the subjects exposed to schistosomiasis in comparison with non-exposed Sudanese and French control subjects. Retinol, alpha-tocopherol and five carotenoids were unchanged. Lycopene depletion was unlikely to be due to variations of nutritional origin, since the lycopene/beta-carotene ratio was five-fold lower in the population at risk of schistosomiasis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We found that high HA serum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periportal fibrosis but not with viral infection. Conversely, levels of the oxidized lipid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associated with viral infection but not with the severity of schistosomiasis, even though the two infections had additive effects. We concluded that serum markers are valuable tools for investigating the complex effects of co-existing factors of chronic liver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 (ECM)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乳酸脱氢酶 (L DH)代谢活力的影响 ,筛选适合培养细胞存活、生长的生物基质。 方法 将虫龄 2 1d的日本血吸虫细胞接种于预先涂有肝、肺、鼠尾胶等不同生物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常规培养 ,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 ,在培养第 3d进行 SDH染色 ,第 7d作 L DH染色 ,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 ,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 ECM培养的细胞 ,其 SDH、 L DH活性不同 ,着色颗粒颜色按对照组、鼠尾胶组、肺基质组、肝基质组依次加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肝、肺基质组培养细胞 SD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0 1) ,而鼠尾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各基质组培养细胞的 L D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 ;各基质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肝基质组培养细胞内两种酶含量最高。 结论 肝基质最适合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对带有信号序列的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中带信号序列的cDNA片段序列设计合成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虫卵的第一链全长cDNA为模板,采用套式PCR,快速扩增带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cDNA的5’、3’末端片段,将特异性扩增片段进行TA克隆与序列分析。将每个带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cDNA片段序列与其5’、3’末端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和拼接,构建每个带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基因的完整全长cDNA序列,对部分带信号序列虫卵毛蚴基因的信号序列所对应的基因组序列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分析了30个带有信号序列的cDNA片段,其中16个片段的5’、3’末端cDNA序列被成功扩增,并测定了它们的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拼接,获得了该16个虫卵毛蚴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开放阅读框演绎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SjP4001与SjP1531的信号肽序列完全相同,而基因SjP3742和SjP1183的信号肽氨基酸序列甚为相似,从而进一步证明不同的基因可拥有相同或相似的信号肽。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基因SjP1183的信号肽基因序列与成熟肽基因序列通过交替拼接(alternative splicing)方式进行拼接;而基因SjP4001、SjP1531、SjP3742的信号肽基因序列与成熟肽基因序列之间可能是通过转移拼接的方式进行拼接。结论 确定了16个带有信号序列的虫卵毛蚴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虫卵毛蚴基因可通过交替拼接方式或转移拼接方式获得信号肽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