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4篇
  免费   119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11篇
基础医学   613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538篇
内科学   97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科学   4326篇
综合类   915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9篇
  1篇
中国医学   460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骨形态计量学评价低钙对大鼠皮质骨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低钙饮食对大鼠皮质骨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普通级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第1、2组饲养1个月,分为正常对照组(1mol,ca1.0%)和极低钙组VLCD(1mol,Ca0.1%),余下3组饲养3个月,分为正常对照组(3mol,Ca1.0%)、极低钙组VLCD(3mol,Ca0.1%)和低钙组LCD(3mol,Ca0.3%)。各组动物喂养包含对应钙含量的精制饲料,处死前进行双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左侧胫骨中段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无论是低钙饮食1个月,还是3个月,无论是极度缺钙,还是仅有轻微的钙不足,胫骨中段横截面皮质骨始终未出现显著意义的变化,但骨内膜骨吸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低钙对皮质骨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机体在低钙状态下动用骨骼的次序或快慢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C-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对NO的调控。方法6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给予辛伐他汀和地塞米松,模型组(B)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对照组(C)给予生理盐水。8周后观察第3腰椎显微结构、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腰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3组血清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微结构与C组相似,B组呈骨质疏松表现。3组eNOS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平均积分吸光度分别为(179.08±4.38)与(0.455±0.019)、(169.42±3.00)与(0.401±0.010)、(181.08±2.31)与(0.463±0.150)。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分别为(53.46±2.49)%、(9.52±1.11)%、(3.25±0.19)μm、(9.20±1.37)%,均比B组(42.48±1.95)%、(7.34±0.66)%、(2.72±0.32)μm、(7.43±0.58)%显著增高(P<0.01),与C组(54.69±1.87)%、(9.44±1.13)%、(3.44±0.28)μm、(9.83±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吸收表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依赖性NO的低表达是GC-OP的重要发病机制,辛伐他汀增强eNOS的表达而有效预防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探讨单侧和双侧球囊扩张注射生物活性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C)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椎体模型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修复能力。方法从2具新鲜冰冻人脊柱标本中分离14个椎体(T8~L5),随机分为单侧组(单侧球囊扩张注射SrHAC)和双侧组(双侧球囊扩张注射SrHAC),每组7个椎体。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高度后,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出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原始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测量椎体骨折后的刚度。在c型臂x线机下手术,术中控制球囊扩张的体积均为3.00mL,术后测量各椎体的高度、强度和刚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刚度和原始强度。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椎体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手术前、后的改变,其中椎体中线两侧高度差在手术前、后的改变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强度和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椎体的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均减少,刚度较原始刚度降低。单侧组平均注入3.07mLSrHAC,双侧组平均注入5.82mLSrHAC。术后椎体各部位的高度均有所增加,但未能恢复到原始高度水平。术后两组椎体中线两侧的高度及两组椎体强化后的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强化后的刚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双侧组较单侧组刚度修复效果好。结论单侧或双侧注射SrHAC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修复骨折椎体模型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该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方法常规复苏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偶氮偶联法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将其与纳米磷酸钙复合骨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结果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经培养后能贴壁生长,形态和成纤维细胞相似,能分泌胶原基质和ALP,经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及ALP偶氮偶联法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够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呈阳性;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并能正常分化、增殖和成熟,分泌大量胶原基质和钙结节。结论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其与骨支架材料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6.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对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男35例,女9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113例,采用切开复位、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122例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椎体成形组术后6~8h可以离床活动,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2d可以离床活动。术后摄X线确认压缩性骨折椎体基本复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10~30°)。术后随访6~36个月,腰背部疼痛无复发,经皮穿刺椎体成形伤椎高度无丢失。切开复位、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伤椎高度部分丢失。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有手术微创、操作简便、效果明确等优点;切开复位、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有优势,但创伤较大,远期椎体高度丢失较大。  相似文献   
77.
Abstract Background: Osteopor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density and poor bone mineralization. Mid-diaphyseal stress (insufficiency) fractures of the femur caused by osteoporosis are rare. The symptoms of these lesions are vague and confusing. The physician must be alert to the possibility of femoral shaft stress fractures when evaluating an elderly patient complaining of back, hip or leg pain. Case Study: A 72-year-old osteoporotic female patient with bilateral mid-diaphyseal stress fractures of the femur is reported. The diagnosis of femoral shaft stress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is very difficult when based on physical findings and plain radiography only.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an or nuclear scintigraphy is necessary for early diagnosis. In the described case, the patient had an excellent result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s. Conclusion: MRI or nuclear scintigraphy must be obtained to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femoral shaft stress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In the absence of contraindications, surgery is the best solution for this kind of lesion.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体重、体重指数(BMI)等体成分指标对中老年健身运动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及体成分指标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指标的关系。方法94例成都市城区健身运动女性根据BMI不同分为三组:低体重组(BMI≤20kg/m2)、正常体重组(20kg/m225kg/m2),采用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的BUA、SOS、STI骨密度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KP含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T、BGP、IL-6、E2、TNF含量。应用方差分析和偏相关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BMI组的体重、体重指数、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差异显著,低体重组T-score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低体重组SOS、STI骨密度指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BUA、SOS、STI骨密度指标与体重、体重指数、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呈正相关,与hCT、IL-6、TNF、BGP、AKP呈正相关,与E2呈负相关。低体重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结论体重、体重指数等体成分指标是影响中老年健身运动女性BMD的重要因素,保持体重有利于防止骨丢失和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肌肉、脂肪含量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美国,Hologic DiscoveryA型)测量门诊围绝经期妇女(90例,年龄:45~52岁(47.3±8.2))骨密度与体脂含量;同时测量登记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结果结果显示,21%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骨量降低,全身脂肪含量(20675.129±5080.44)g与腰椎骨密度(0.91±0.177)g/cm2(P>0.05,r=-0.17)和髋部骨密度(0.99±0.102)g/cm2(P>0.05,r=0.158)没有相关性,肌肉含量(39790.80±6551.54)g与腰椎骨密度没有相关性(P>0.05,r=0.078),但是与髋部骨密度高度正相关(P<0.05,r=0.216)。体重(63.01±9.39)kg和腰椎(P<0.05,r=0.217)和髋部(P<0.05,r=0.305)骨密度高度正相关;BMI指数(24.6751±3.45637)与腰椎(P<0.05,r=0.244)和髋部(P<0.01,r=0.339)骨密度高度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BMI指数和肌肉含量与围绝经期妇女髋部骨密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0.
陈宝 《中国骨伤》2008,21(10):797-798
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中老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腰背部急慢性中重度疼痛,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对于这类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有效治疗,通常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通过胸椎椎弓根路径完成手术。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在CT引导经皮穿刺经胸椎椎弓旁途径共完成PVP、PKP手术15例19个椎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