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378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介绍应用杜邦1090热分析仪测定硝苯地平的纯度,讨论了纯度实验时操作的基本要求,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二者极为吻合,说明DSC法测定硝苯地平的纯度具有试样少、快速,操作简单,受光影响少,是具有实用意义的纯度分析法。  相似文献   
992.
费凯 《社区卫生保健》2007,6(6):441-442
目的分析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社区家庭病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赖诺普利组38例,硝苯地平组40例。分别服用赖诺普利与硝苯地平8周,观察血压变化及部分生化指标。结果赖诺普利组的降压总有效率达89.4%,显著高于硝苯地平组的77.5%(P〈0.05)。赖诺普利组的血压下降程度比硝苯地平组显著(P〈0.05)。结论赖诺普利服用方便,降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可作为社区抗高血压治疗的酋选药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中药三七提取物人参皂甙-2A体外抗血小板作用。方法取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静脉血标本,常规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SK&F96365、人参皂甙-2A孵育,以2μmol/L二磷酸腺苷为诱聚药,连续5次测定5min血小板的聚集率,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M)]为观察指标。结果(1)高血压患者PAG(M)为0.89±0.06,与正常人PAG(M) 0.68±0.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两种浓度(10、20μmol/L)的硝苯地平对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PAG(M)均无影响;(3)不同浓度(2.5、5、10、20μmol/L)的SK&F96365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均有抑制作用;(4)不同浓度(2.5、5,10、20μmol/L)的人参皂甙-2A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3种浓度(5、10、20μmol/L)的人参皂甙-2A对正常组的PAG(M)均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硝苯地平不能抑制...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剂型硝苯地平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和中效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压的同时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分别于用药前和服用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后动态监测血压,观察BPV。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25例。结果(1)高血压组BPV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且随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BPV增大明显(P〈0.05)。(2)服用硝苯地平时24hBPV、昼间BPV(dBPV)和夜间BPV(nBPV)与用药前比较明湿增加(P〈0.05),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后其BPV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在降压治疗时增加BPV,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压治疗时对BPV影响不大;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压治疗方面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制硝苯地平24h缓释胶囊并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将硝苯地平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90%乙醇喷于空白丸芯制成固体分散体含药小丸.以含有致孔剂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作为包衣材料进行包衣,得小丸装胶囊。对各处方缓释胶囊进行释放度测定,筛选最佳处方并进行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按最佳处方制得的胶囊中药物体外释放行为良好。胶囊体外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胶囊达到了缓释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996.
三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种治疗高血压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硝本地平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3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4、0.81、0.78。结论缓释硝本地平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两组疗程为7~10天。观察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方法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进入研究,150例完成试验,其中非洛地平缓释片组(A组)76例,硝苯地平缓释片组(B组)74例。采用单盲给药,非洛地平缓释片自5 mg/d开始,硝苯地平缓释片自40 mg/d开始。2周后根据血压下降情况分别增加剂量至10g~15 mg/d和60~80 mg/d,4周后结束试验,按卫生部心血管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抗高血压药疗效评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A组与B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提示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良好降压效果,耐受性好,可作为抗高血压第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关系,以及CTGF作为抗心肌纤维化靶点的敏感性。方法 将32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SHR对照组、卡托普利组、硝苯地平组和螺内酯组各8只,SHR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其他3组分别灌胃给予卡托普利100 mg&#8226;kg-1&#8226;d-1、硝苯地平30 mg&#8226;kg-1&#8226;d-1 、螺内酯30 mg&#8226;kg-1&#8226;d-1,共12周。同时设8只同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TGF表达情况,MASSON染色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ro)含量。结果 SHR对照组左室重量指数(LVI)、CVF、Hypro、CTGF、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SHR对照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LVI、CVF、Hypro、CTGF、TGF-β1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CTGF、TGF-β1、CVF、Hypro和LVI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 CTGF与SHR心肌纤维化关系密切,卡托普利、螺内酯能抑制其表达,CTGF可作为新的抗心肌纤维化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Summary To evaluate long-term effects of nifedipine on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15 hypertensive patients undergoing regular hemodialysis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nifedipine therapy, after 3 and 9 weeks, and 2 weeks after stopping nifedipine therapy. Three weeks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nifedipine, both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02.1±2.6 to 94.9±2.2 mg/dl and from 19.9±2.9 to 13.9±1.7 µU/ml and also remained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9 weeks of nifedipine therapy. This effect was paralleled by a fall of noradrenaline and dopamine. Glucagon levels remained constant. Glucose tolerance tests performed during nifedipine medication and 2 weeks after stopping of nifedipine therap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n increase of pyruvate, citric acid cycle intermediates, and ketone bodies — but not of lactate — was registered during nifedipine medication. The observed effects were not completely abolished after the 2-week placebo phase. Our data indicate that nifedipine lowers serum glucose values despite decreased insulin and constant glucagon levels in hypertensive hemodialyzed patients. Considering additionally the behavior of catecholamines and organic acids, the effect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peripheral glucose utilization.Abbreviations BUN Blood urea nitrogen - PCA Perchloric acid - RDT Regular hemodialysi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