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5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66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678篇
内科学   561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202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907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535篇
  28篇
中国医学   732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890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型无线收发器在中央监护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监护系统能够实现对病人的生理或生化参数连续、长时间、自动、实时监测,并经分析、处理后实现多类别自动报警、自动记录及对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等。传统的多参数生理监护系统主要是通过各种专用电缆来实现网络化,在增加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施工的难度。本文在分析了无线收发芯片XE1201的工作原理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应用其开发无线收发模块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此模块构建了无线中央监护系统,继而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该系统已在实验室中实现,并对心电(ECG)、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等多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护,将信息提供给医院内的网络,以供访问使用。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乃至国民素质的综合概念。它特别要求国民具有健全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和高尚的环境道德行为。作为担负着提高全体国民环境素质和培养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师和地方环境建设服务三重使命的高师地理学科,面临着其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不可回避的课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3.
数字化校园构建之理论基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总结数字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如何应用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4.
文章对组织文化调查问卷的认知部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医院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教学医院学科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临床医学院学科人才绩效评价体系,促进临床医学院人才建设,提高学科人才管理水平。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法、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等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某临床医学院实测应用,反馈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结果:经实测应用,此体系对学科人才的评估总分呈正态分布,一、二级指标区分度较高,三级指标独立性强,其变量间相关率(经偏相关纠正)为2.67%。结论:此评价体系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综合评价学科人才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36.
对构建特色医院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泽平 《中国医院》2002,6(12):10-12
21世纪的医院是文化的医院,21世纪医院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谁能构建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谁就能赢得竞争主动权。构建特色医院文化,核心是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关键是打造“学习型”医院组织;根本是树立以人为本、诚信求实的服务理念;目标是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基础是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7.
系统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为基础,采用B/S结构,客户端采用IE浏览器,服务器端采用WINDOW2000的IIS作为服务器。其主要功能:工作督办、工作信息、电子邮件、收文、发文、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日程管理、待办事宜、电子论坛、考勤管理等。  相似文献   
38.
组织工程学--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学是近20年来医学生命科学领域最具进展与挑战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被誉为“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再生医学的新时代”,标志着复制再生组织与器官的时代的来临!由于它具有修复创伤、重建功能、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所特有的优势及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而倍受国际学术界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目前国际上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软骨已有产品面世,并得到美国FDA的批准,国际上已成立了近百家组织工程公司,我国多家大学、研究单位亦相继成立了组织工程研发中心或组织工程公司。目前不但可以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而且复杂生命器官组织工程化构建亦已在国内外积极展开,同时,一些组织工程化组织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显示出组织工程技术可喜的局面、巨大的生命力与宏伟的远景。然而,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跨领域、多学科参与合作的边缘学科,目前的工作仅仅是初始,还有大量基本科学问题尚待阐明,大量技术难题尚待攻克;光明与困难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迎接挑战,全力打造组织工程技术的新时代,使组织工程技术能够尽早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39.
We have examined 6 construction workers who developed chronic skin diseases on their hands over a period of 15 years (1970–1985). 4 developed a Trichophyton rubrum infection, and the other 2 an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All of them carried out jobs which caused traumatization of the ski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ethylene glycol and mineral oils during operation of pneumatic hammers in winter. They also suffered other types of skin trauma during their work. Construction workers may be at risk of developing an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 involving fung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40.
A multicancer site, multifactor case-control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generate hypotheses about possible occupational carcinogens. Probing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with eligible cases, comprising all incident cases of 20 types of cancer who were male, aged 35-70 years, and a resident in Montreal. The interview was designed to obtain detailed lifetime job histories and information on potential confounders. Each job history was reviewed by a team of chemists and industrial hygienists who translated it into a history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hese occupational exposures were then analyzed a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n relation to the sites of cancer included; 3,726 cases were interviewed. For each site of cancer analyzed, controls were selected from among the other sites in the study. This report concern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12 main types of cancer in our series and 10 inorganic dusts that are found mainly in construction and metal industries. All site-exposure combin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intensive control for confounding, nonadenocarcinoma (NAC) of the lung was associated with long duration-high level exposure to silica (odds ratio [OR] = 1.4), excavation dust (OR = 1.9), concrete dust (OR = 2.5), abrasives dust (OR = 1.4), and alumina (OR = 1.5). It was difficult to disentangle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those substances, and confounding among them was a distinct possibility. Although residual confounding by some uncontrolled factors may explain the elevated ORs, the results were compatible with the hypothesis of a nonspecific relation between NAC of the lung and respirable inorganic dusts as a class. Other associations that remained suggestive after in-depth analysis were silica and stomach cancer (OR = 1.2) and concrete dust and lymphoma (OR = 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