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8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285篇
儿科学   424篇
妇产科学   382篇
基础医学   2225篇
口腔科学   751篇
临床医学   1586篇
内科学   3833篇
皮肤病学   177篇
神经病学   1361篇
特种医学   3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81篇
综合类   124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92篇
眼科学   267篇
药学   1445篇
  2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1049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1345篇
  2020年   780篇
  2019年   2904篇
  2018年   1584篇
  2017年   1269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16篇
  1984年   310篇
  1983年   232篇
  1982年   282篇
  1981年   303篇
  1980年   232篇
  1979年   236篇
  1978年   169篇
  1977年   139篇
  1976年   110篇
  1975年   88篇
  1974年   7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瞄准前沿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医院创新工作思路和瞄准国际前沿,高起点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2.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对 70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 1 0 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84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而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5 8%消失 (P <0 .0 1 )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组 85 %出现晨峰 ,而单纯高血压病组 5 5 %出现晨峰 (P <0 .0 1 )。结论 :血压的昼夜变化和晨峰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晨峰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83.
采用AF型气氛保鲜纸对苹果进行常温保鲜效果试验,并与其他保鲜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该法具有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可用于苹果常温贮藏保鲜.结果表明,用AF型气氛保鲜纸包裹苹果,可使苹果在常温下贮藏保鲜期稳定在140 d以上,失重率降低66.9%,皱皮率降低90.6%,腐烂率降低87.3%,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4.
原发性胆囊癌CD44v6和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4v6和bcl 2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 ,以及CD44v6表达与bcl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0例原发性胆囊癌、2 0例胆囊腺瘤和 1 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D44v6和bcl 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 .0 %和 60 .0 % ,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 (分别为 45 .0 %和 30 .0 % ,P<0 .0 5) ,并随着胆囊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减低、病理分级的增高和转移而明显增高 (P<0 .0 5)。同时 ,CD44v6的表达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 (r =0 .36 ,P<0 .0 5)。结论 CD44v6和bcl 2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胆囊癌CD44v6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床旁临时起搏器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备急救设备的价值及其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01-2003年间不能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与2004-2005年能床旁植入临床起搏器抢救AMI的住院病死率、心衰、心源性休克、2mo后再次住院发生率。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安全性的指标比较。结果 不能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组的住院病死率为14.58%,心衰发生率为27.0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12.5%,2mo后再次住院发生率为16.67%。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组的住院病死率为3.57%,心衰发生率为7.14%,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3.57%,2mo后再次住院发生率为3.57%,两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指标:起搏器植入成功率为100%,脱位率为10.7%,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住院病死率3.57%。结论 床旁临时起搏器抢救AMI住院病死率低,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2mo后再次住院发生率低,应作为AMI抢救的常备急救设备,另外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是安全的、有效的,成功率高,操作不难,在基层医院(二甲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郑核  钟德玝  苗雄鹰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67-370
目的 检测胆囊癌组织中CD44v5、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胆囊癌、1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组织和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CD44v5、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D44v5、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织明显高于良性组织.在胆囊癌中,CD44v5基因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无关,CD4 4v6基因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组织中,CD44v5、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5、CD44v6可能在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4v5、CD4 4v6可能是了解胆囊癌病变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避孕措施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为预防BV、指导选择避孕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育龄妇女非选择性地进行BV筛检。以筛检出的267例BV患者为病例组,其余478例未患BV且无BV史的妇女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未采用避孕措施者比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V与IUD有正关联,而与避孕套、口服避孕药(OC)无关联。经婚姻状况、性卫生、性行为习惯调整后,BV与IUD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OR=2.364,95%C1:1.216~3.620),但与OC及避孕套使用无关。同IUD使用者比较,BV与避孕套使用呈负关联,调整后的OR=0.299(95%C1:0.158~0.566);BV与OC使用间无关联。结论:使用IUD与未采用避孕措施者比较可能增加BV发生的危险,而避孕套使用者发生BV危险低于IUD使用者。无论从避孕还是预防BV角度,避孕套均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8.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脑部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的脑部MRI表现,探讨MRI对NP-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5年4月符合NP-SLE临床诊断标准病例13例,均为女性,年龄10~40岁,平均30岁,病程30天~25年.采用Simens Impact 1.0T MR成像仪,SE序列行轴位T1WI、T2WI、矢状位T2WI及增强扫描,分析其脑部MRI表现.结果 13例20次MRI检查均有异常,阳性率为100%,表现为点状、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层下白质及基底节区,病灶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2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强化,7例有脑萎缩.结论 MRI对NP-SLE脑部病变有较高的价值,但作出NP-SLE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9.
AIMS: AGATHA (a Global Atherothrombosis Assessment)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atherothrombosis and the use of the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in vascular patients. The principal hypotheses were that (1) in diseased patients, a low ABI was related to the number and site of vascular beds affected and (2) in at-risk patients without disease, a low ABI wa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present. METHODS AND RESULTS: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consecutively by 482 clinicians in 24 countries and the ABI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at a single visit. Of 8891 patients recruited, 1792 were defined as at risk and 7099 as with disease. Of the with-disease patients, 65.2% had one arterial bed affected, 27.6% two and 7.1% all three. Abnormal ABI (< or =0.9) was present in 30.9% of at-risk and 40.5% of with-disease patients. A lower ABI was weak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isk factors in at-risk patients (r=-0.056, P=0.02) and with the site and number of arterial beds affected in with-disease patients (P<0.001). CONCLUSION: This large international study confirms that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 often occurs at more than one site. The ABI is related to the risk factor profile and to the site and extent of atherothrombosis.  相似文献   
90.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MMARY. Chronic infection with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a major cause of worldwid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 large number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has been tried, including interferon (IFN), nucleoside analogues and immunomodulators. To dat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that only IFN is of long-term value but many patients fail to respond to treatment. New approaches to treating patients with IFN-resistant hepatitis B are currently undergo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and it seems likely that new therapeutic agents will be available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