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3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30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清肝解毒丸对CCl_4肝损伤和HBV抗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清肝解毒丸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人乙肝病毒(HBV)抗原的抑制作用。方法:观察清肝解毒丸对动物CCl4急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效应及对HBeAg和HBsAg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清肝解毒丸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减轻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以及在体外对HBeAg和HBs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清肝解毒丸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和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观察多亚型α干扰素与2b型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远期疗效的差异。随机选6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成A、B两组分别接受IFN—αNI和IFN—α2b治疗。给药方法相同,3MU×22周,后为3MU×22周。在12周时A组和B组ALT复常率分别为66.7%和60.0%(P>0.05)、HBeAg阴转率为53.3%和43.3%(P>0.05)、HBV—DNA阴转率为50.0%和40.0%(P>0.05)。24周时ALT复常率为83.3%和66.7%(P<0.05)、HBeAg阴转率为60.0%和33.3%(P<0.05)、HBV—DNA阴转率为56.7%和30.0%(P<0.05)。72周时ALT复常率为90.0%和53.3%(P<0.05)、HBeAg阴转率为66.7%和26.7%(P<0.005)、HBV—DNA阴转率为63.3%和26.7%(P<0.005)。以上结果说明IFN—αNI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IFN—α2b,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干扰素的多亚型。  相似文献   
83.
84.
不同年龄乙肝患者HBe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的HBsAg阳性患者HBeAg检测结果,了解血液中HBV的传染性。方法对1076例HBsAg阳性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eAg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HBeAg阳性占HBsAg 阳性例数的52.32%,HBeAg阳性率在不同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随年龄的增大而阳性率随之降低。结论 10岁以下、10~20岁两个年龄组患者血液中HBV的传染性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复方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口服,1次/d,疗程2 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灵芝汤并随症加减治疗,0.5 a后用药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复方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提高疗效,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86.
路桂华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09-110
为了解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及其分布规律,防上疾病传播,和为制定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87~1998年94071名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中HBsAg携带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系日照市1987~1998年历年食品从业人员94071名。1.2 检测方法 HBsAg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测定。中和试验1:8以上定为阳性,HBeAg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试剂均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索不同乙肝标志物适用对象.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2012例体检和乙肝患者PreSl抗原和其他相关项目结果进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体检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8.3%,而"大三阳"仅为1.2%,PreSl抗原阳性率为1.4%.在HBV-DNA超过103copies/ml时,HBeAg特异性为75.6%.灵敏度为84.4%,而PreSl抗原特异性为57.6%,灵敏度为86.7%.结论 PreSl抗原与HBeAg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可能存在过高假阳性.健康体检人群可以只查肝表面抗原(HBsAg),PreSl抗原应根据表面抗原的结果而定;而HBeAg仍然是评估慢性乙肝复制的常用指标,但针对HBeAg阴性患者有必要进行PreSl抗原检查.但是PreSl抗原检查也不能取代HBeAg.  相似文献   
88.
Summary. The goal of hepatitis B treatment is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liver failur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deally, clinical studies should demonstrate that hepatitis B therapies can prevent liver‐related complications; however, these clinical endpoints evolve over years or decades. Therefore, clinical trials have relied on intermediate endpoint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and to determine when treatment can be stopped. Intermediate endpoints that have been used include biochemical, histological, vir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endpoint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validity of these intermediate endpoints as surrogates of clinical endpoints, and the rates at which these intermediate endpoints can be achieved with currently available therapies.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乙肝两对半(主要是HBeAg)、乙肝病毒DNA(HBV—DNA)与乙肝前S1抗原(Pre—S1)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27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Pre—S1抗原的测定,用荧光PCR技术对HBV—DNA进行测定,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Pre—S1抗原、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5.09%、91.23%。说明Pre—S1抗原与HBV—DNA一样可较好的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及复制情况;HbeAg阴性组中Pre—S1抗原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7.11%、37.11%,说明在HbeAg阴性组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能完全以HbeAg来判断病毒复制与否;与HBV—DNA的检测结果相比较,Pre—S1抗原检测的检出率为88.95%,特异性为87.32%,总符合率为88.28%,HBVDNA与Pre—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没有差别(P〉0.05)。[结论]Pre—S1抗原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阳性产妇感染模式,以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乳汁中HBV-DNA载量的关系,乳汁中HBV-DNA载量与产妇肝功能的关系,评价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对267例HBV携带产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和乳汁中HBVDNA载量,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109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76.1%,158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产妇其血清中携带不同载量的HBV-DNA,分别为HBV-DNA500、500~1.0×10~5、1.0×10~5 copies/mL 3组,其两两比较乳汁中HB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中HBV-DNA载量与乳汁中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乳汁中HBVDNA阳性与乳汁中HBV-DNA阴性产妇血清ALT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和血清中HBV-DNA1.0×10~5 copies/mL的产妇不宜母乳喂养,同时乳汁中HBV-DNA载量较高的产妇应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以防发生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