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5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231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567篇
口腔科学   183篇
临床医学   830篇
内科学   1196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496篇
特种医学   184篇
外科学   1702篇
综合类   1881篇
预防医学   130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654篇
  7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32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40篇
  1980年   131篇
  1979年   133篇
  1978年   112篇
  1977年   92篇
  1976年   136篇
  1975年   109篇
  1974年   101篇
  1973年   1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建立中医综合医院住院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之进行评价,以明确优势与短板并针对性改进。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利用改良TOPSIS法对北京市13家中医综合医院进行排名。结果综合排名前3的分别是E、B、D 三家中医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最强的为M医院,服务效率、医疗安全和数据质量最好的均为D医院,运营效益最优的为F医院,中医特色最强的为E医院。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对中医综合医院住院医疗服务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医院持续改进,从而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传统与新型DRGs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评价效果比较研究,探讨新型DRGs指标体系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某省大数据平台的31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DRGs资料,分别采用传统与新型DRGs指标体系对之进行综合绩效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对医院排名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论证两种指标体系。结果31家医院排名均发生了变化,超过一半的医院排名变化幅度超过10名。两种DRGs指标体系的医院排名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48,P=0.057),即在实际评价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新型DRGs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优于传统型。结论相较于传统DRGs指标体系,新型DRGs指标体系严格把控区域医疗质量指标,通过强化学科评价与费用控制,重视患者医疗质量,使评价更为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城乡人口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 + 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探究我国城乡家庭医生服务覆盖情况,为家庭医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13—2019年相关数据,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2025年我国城乡人口数和“2 + 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和相关卫技人员数。观察每 2000 服务人口标准下,2018—2025年我国城乡“2 + 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数和服务覆盖率。结果 2020—2025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逐年增长,到2025年增至98 831万人;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年增长,到2025年分别增至171 712人、848 324人、171 712个;全科医生与护士比逐年上升,到2025年升至1∶4.94;2018—2025年我国城市“2 + 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升至35%。2020—2025年我国乡村人口数逐年下降,到2025年降至48 053万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年增长,到2025年分别增至447 672人、854 976人、447 672个;全科医生与护士比逐年下降,到2025年降至1:1.91;2018—2025年我国乡村“2 + 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逐年上升,理论上2022年实现全面覆盖。结论 2018—2025年我国城乡“2 + 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年增加,但城市家庭医生缺口较大,应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增强家庭医生职业吸引力,缩小城乡全科医生薪资差距,优化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均衡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儿童全身麻醉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患儿2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7%(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儿童全身麻醉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5.
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推进全科医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医疗院校以及医疗机构应当推进全科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规范学科建设与发展。当下,全科医学教育健康机制刚刚起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通过遵循市场和政策的引导,从而在健全全科医疗教育制度的同时,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该文就健康中国视域下,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方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推动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成都市二级民营综合医院与公立综合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DRGs分析和比较,找出差异,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9年成都市二级民营综合医院和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利用四川省DRGs应用平台进行分组计算,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指标分析。结果成都市二级民营综合医院与二级公立综合医院2019年住院医疗服务绩效在医疗服务(总权重、覆盖DRGs组数和CMI值)、医疗效率(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医疗质量与安全(中低风险及以下组病死率、标化病死率)上差异明显。结论二级民营综合医院与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整体医疗服务差距逐渐缩小;二级民营综合医院内部发展不均衡,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低于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建议持续提升民营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加强民营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同时政府须对民营医院强化监管。  相似文献   
87.
综合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行为干预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时间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1年后应用生命质量测评表评估患者生命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生命质量总分从2.3±0.4下降到1.59±0.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由1.95±0.5降为1.43±0.3,社会活动评分由2.59±0.5降为1.63±0.5,抑郁心理评分由2.47±0.4降为1.59±0.3,焦虑心理评分由2.21±0.3降为1.78±0.2,对照组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变.结论综合行为干预能改善COPD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8.
推进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四川省以点带面开展整体护理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与计划设想.要求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保证人力配备,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9.
论述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提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摆脱困境,取得新的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指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合理的区域规划,防止卫生资源的浪费;需要花大气力培养全科医生,提高业务素质;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服务功能;需要加强管理,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90.
普外科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术后不良结局主要集中在一部分高危患者。风险评估工具可以识别出这部分高危患者,为后续的临床干预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目前存在多种评估工具,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充分了解这些工具是临床应用的前提。通过回顾目前一般常用评估工具、针对急诊普外患者的评估工具和机器学习方法在评估工具上的应用,阐明风险评估工具的基本特征、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