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1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44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642篇
内科学   1198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2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88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57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356篇
  3篇
中国医学   467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等鉴别方法对香青藤进行生药鉴定研究 ,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常见病原菌的感染分布特点与抗生素敏感性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了解临床常见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掌握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细胞的分离采用常规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进口仪器法。结果:5794份标本共检出1935株细菌,检出率为33%。大肠艾希氏菌,铜绿色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近年来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阴性杆菌中磺胺类(复方新诺明)为33%,青霉素类平均为42%;头孢菌素类平均为46%,氨基糖苷类平均为53%,喹诺酮类平均为61%,其它内酰胺类为69%,葡萄球菌中大环内酯类为28%,头孢菌素类平均为42%,其它内酰胺类为48%,喹诺酮类平均为50%,青霉素类平均为51%;氨基糖苷类平均为53%,其它类为57%,结论:细菌分布广,检出种类多(104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93.
ROC曲线在评价铅中毒指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几种铅中毒指标筛选不同水平职业性铅接触的准确性。方法连续性收集157名铅接触工人的血标本,同时测定血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锌原卟啉(ZPP)、尿铅、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以血铅≥40、≥60μg/dl的铅接触水平为金标准,用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软件评价所测定指标筛选血铅≥40、≥60μg/dl职业性铅接触的价值,在ROC曲线上制定各测定指标筛选上述2个铅接触水平的最佳临界点,用EPINFOR统计软件比较筛选血铅≥40、≥60μg/dl的平行试验的敏感度。结果筛选血铅≥40、≥60μg/dl的铅接触水平,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最大的是ZPP,其他依次为FEP、尿铅、尿δALA;联合ZPP与FEP的平行试验的敏感度高于联合尿铅与尿δALA的平行试验。结论筛选血铅≥40、≥60μg/dl水平的职业性铅接触,ZPP的准确性最高,并且联合ZPP与FEP的平行试验的敏感度高于联合尿铅与尿δALA的平行试验。  相似文献   
94.
对围产期心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定,采用重测信度和同质信度进行信度分析,采用结构效度对量表进行效度分析,经评定本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孕期妇女的主要心理特点为依赖心理或幸福感及常见的妊娠反应与饮食习惯改变而带来的忧虑心理;分娩期不良心理特征,主要为紧张不安和烦躁焦虑心理,疼痛难忍等主观感受,及不吃少喝体力消耗严重行为特点;产褥期不良心理主要为产后忧郁心理,感到难以承担母亲责任的消极悲观状态。  相似文献   
95.
We studied 364 index presentations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 children's hospital with a diagnosis of asthma. The admission rate for this group of children was about 31%. We developed a parsimoniou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predict asthma hospital admission based on asthma severity indicators. We then evaluated the model's predictive ability using two methods of cross-validation, using the same sample that was used for the predictive model, and using data from a split sample.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had a predictive accuracy of 9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85–95%).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6% and 88%, respectively. Cross-validation models confirmed that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stable. In studies with limited sample sizes, it is possible to validate a model without setting aside a split sample for cross-validation.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Q波型与非Q波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无Q波型心肌梗死和81例Q波型心肌梗死临床资料和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死亡率为3.45%和13.6%,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2%和40.7%,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3%和37.0%,6个月生存率为93.2%和80.7%,没有再发缺血事件为87.9%和68.2%;结论和Q波型心肌梗死相比,无Q波型心肌梗死组并发症少,院内死亡率低,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的中医理论学术特点,提出粗浅见解。认为张氏在攻邪理论方面的创新成就,提出论病首重邪气,“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认为“凡药有毒”、“久服偏胜”,提出“养生当论食补”、“因证施补”、“补之适足”,把妄补的庸医斥之为“皆鲧湮洪水之徒”;认为凡邪在表,都可应用汗法,提出刺血、按摩与发汗,虽名异而实同,并临床运用于头面五官的红肿热痛诸证、皮肤科的痈疽癣瘤及风搐、呕血、肾风等诸证,疗效满意;认为攻邪法临床运用于不孕、赤白带下、经闭、收产伤胎、乳汁不下,首次比较系统地把攻邪理论运用于妇产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目的通过对张氏中医理论学术特点的探讨,总结祖国医学的理论渊源,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借鉴。  相似文献   
98.
肝阳上亢证发病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阳上亢证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及人体气质的关系。按流行病学的方法制定调查表,用X^2检验分析。结果: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明显。提示肝阳上亢证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关系密切,不同气质心理特性的人,其肝阳上亢证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
论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科学特征在医学中的体现。1.辨证理路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以辨证的思维方式,《周易》哲学的变易观念,传统科技重视时间因素以时间统摄空间,以及承袭针灸治疗的操作习惯等有关。2.辨证论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框架体系、辨析内容、论治原则和操作技巧诸方面。3.辨证论治是建立在理论模型化的证候与“辨”的思维推理基础之上,辨证论治的境界与医生的学养、经验和创造性有关。辨证论治要提高、要发展、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8年诊治回顾(附6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方案、剂量的疗效.方法分析近8年医治的68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结果M5占同期收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53.9%,30~50岁年龄多见,占55.9%.贫血及浸润症状表现明显.部分以全血细胞减少或高白细胞特征起病.总缓解率67.3%.结论老年M5患者多见全血细胞减少.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较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缓解率明显提高.强烈化疗对提高完全缓解(CR)率明显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