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常见海马区病变,但假愈期该区域的病变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监测海马区长时程局部场电位活动,以探究DEACMP假愈期该区域脑电信号动态变化情况。选择30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以周为节点于造模后1~8周分批在大鼠右侧海马区植入电极,每周采集4~5只大鼠海马区局部场电位信号,6只正常大鼠海马区局部场电位信号作为造模前参考基准,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出α/β/θ/δ波,计算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和能量占比。结果表明,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前期(1/2周)和后期(7/8周)α/β/θ/δ波幅均显著增加(P<0.05),造模后1~8周期间4种振荡成分均方根值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造模前δ波波幅为(228±103)μV,造模后1和2周分别增加到(4 751±4 079)μV和(1 616±1 708)μV,7和8周则增至(1 221±567)μV和(3 222±2 052)μV。模型组1~8周的δ波能量占比比造模前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造模前δ波能量占比为0.50±0.09,造模后1~8周分别为0.62±0.14、0.65±0.12、0.77±0.13、0.73±0.12、0.59±0.11、0.70±0.11、0.71±0.11和0.89±0.08;且中后期5~8周δ波(α波)随病程进展逐步增加(下降)(P<0.05),α波造模前能量占比为0.10±0.04,造模后5~8周分别降至0.08±0.02、0.06±0.03、0.05±0.02和0.01±0.01。 大鼠海马区4种脑电振荡均方根值在一氧化碳中毒初期普遍增加,预示DEACMP发病风险;中毒后δ波能量占比全程显著增加,且δ波和α波能量占比在中毒的中后期呈单向变化趋势。研究提示,脑电振荡分析方法可为DEACMP定量预测和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联合醒脑静治疗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的顺序,将68例老年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成两组;2007年12月以前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共30例,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2008年1月之后的住院患者设为治疗组,共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和醒脑静,观察两组24小时清醒率;并随访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CO中毒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随机对照设计对145例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院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的Glascow评分变化、平均意识觉醒时间以及发病2个月时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的Glascow评分、平均意识觉醒时间以及发病2个月时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等情况的差异显著。结论:院前早期廊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CO中毒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的脑电图对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对比其中毒急性期和迟发性脑病发生后的脑电图改变。[结果]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毒急性期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率(77.8%)明显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11.4%)。[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电图对于预测迟发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特征和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的策略。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95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5例中,男144例,女251例,男女比例1:1.74,两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23.72±10.14)岁,21~30岁是高发年龄段,占42.03%;外省来莞人员是高发人群,占63.29%;室内洗澡燃汽热水器意外是主要原因,占84.81%;冬春季是高发季节,占93.92%;8年间,急性CO中毒呈总体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约108%;治愈率85.57%,死亡率1.27%,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率5.82%。结论东莞地区急性CO中毒的发病具有明显的中毒源、职业、季节、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值得重视,积极开展对急性CO中毒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的宣传教育是免受其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作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有显著疗效;脑电图对临床治疗和疗效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学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46-47,50
目的探讨纳洛酮、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高压氧、脑复新与纳洛酮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高压氧、依达拉奉与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和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升高,而Barthel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脑电图、脑CT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EEG和脑CT特征及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脑电图、脑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以痴呆为主的精神障碍,EEG表现为以额叶为主的广泛弥漫性高幅慢波及生理波减弱,阳性率为100%。脑CT主要以皮质下广泛的低密度改变及基底节区局灶性低密度影为特征,部分患CT可正常。结论:EEG和CT能发现CO中毒引起的脑部形态及功能的变化,EEG对DEACMP的敏感性高于CT,EEG在早期诊断DEACMP上优于CT,可作为临床痊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EEG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从急性CO中毒到DEAC- MP发病期、临床治愈期整个病程中的脑电图(EEG)改变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对60例DEAC- MP患者分别在急性CO中毒期、假愈期、DEACMP期及临床治愈期动态进行EEG检查,并与EEG检查时患者症状轻重进行对比。结果:急性CO中毒期EEG 68%为轻度异常,21%为中度异常;假愈期EEG 86%为界线及正常;DEACMP期EEG均异常,且54例(90%)为中、重度异常,并与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一致;临床治愈期EEG 82%已正常。结论:EEG动态观察对了解DEACMP病程中各期的脑功能变化及疗效判断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是否合并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45例DEACMP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三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他们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和20例对照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NS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NSE浓度为7.205±1.595μg/l。观察组血清和CSF NSE浓度分别为10.678±2.065μg/l、12.869±2.507μg/l、17.907±3.910μg/l。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ACMP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增高,NSE浓度的高低不仅可作为脑神经元损伤的量化指标,而且也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