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1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1192篇
口腔科学   276篇
临床医学   351篇
内科学   948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36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7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86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3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辨证论治的 3点不足 ,前瞻现代数理思维的重要性 ,引进前沿生物科技的必要性 ;从虚寒证的研究基础和寒的本义论述了虚寒证现代研究的优势 ;对于虚寒证等中医复杂证候的研究 ,必须多学科的交叉 ,尤其是目前可利用的利器 :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 ,可望从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切入 ,突破“证”的瓶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提高全口义齿固位及稳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患者在试戴及应用全口义齿出现的固位稳定不良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寻找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结果全口义齿固位不良主要原因是未建立平衡,其次是制作误差及口腔解剖条件差。结论提高全口义齿固位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是确保全口义齿良好的咬合关系,提高操作精确度,以弥补口腔条件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筛选并克隆肝癌相关基因 ,探讨肝癌发病机制。方法 :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肝癌基因表达谱及其功能研究的工作基础上 ,发现 1个未知功能基因 (暂命名LLC基因 ) ,其DNA拷贝数在肝癌基因组中呈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T PCR的方法 ,对其进行功能预测并在转录组水平检测该基因的表达。结果 :LLC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p2 3 3区段 ,全长为 670 6bp ,含有 2个外显子 ,1个内含子 ,其开放阅读框长为 1871bp ,编码 1个含有 62 3个氨基酸的蛋白。该基因在 67%( 16/2 4)肝癌组织中呈现下调趋势。同时其在人体内多种组织均有表达。结论 :LLC基因有可能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4.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对其清除能力以及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细胞因子(CK)、甘露糖结合蛋白(MBL)、维生素D受体(VDR)、红细胞抗原等基因与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此文就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5.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对其清除能力以及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细胞因子(CK)、甘露糖结合蛋白(MBL)、维生素D受体(VDR)、红细胞抗原等基因与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此文就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6.
对人类基因的研究是人类对自身基因逐渐增加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行为。“基因是大多数疾病的主要病因”的观点改变了整个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格局,而基因组学则是改变了基因研究“零敲碎打”的局面,从整体上阐明人类基因组。由此策略产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的成果是: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序列图。该计划完成以后的基因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一种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扩增及克隆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含SalⅠ、Not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一片段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经双酶切后将PCR产物克隆入pBlueScript-(SK-)载体,进行HB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成功获得35例HBV全基因组DNA序列。同时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敏感性和保真性测定,其敏感性为102个初始模板,核苷酸的人为突变率为1.6bp/kb。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大规模HBV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为HB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8.
总结明代医家张景岳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辨治特色,阐述其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me structure of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isolated from Hubei brown ducks. The natural carrier rate of DHBV in adult ducks from Hubei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DHBV DNA-positive serum screened out. The complete genome of a DHBV strain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cloned into T vector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rier rate of DHBV in Hubei brown ducks was 10 %. This strain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DQ276978) had a genome of 3024 nucleotides with three overlapping open reading frames encoding the surface, core and polymerase proteins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he strain with 17 DHBV strains registered in GenBank revealed a homology from 89.3 % to 93.5 %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The sequences of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omain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highly conserved. The strain was found to share more signature amino acids in the polymerase genes with the "Chinese" DHBV strains than those of the "Western" country strains. This finding was also corroborated by a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Therefore, the DQ276978 might belong to a subtype of the Chinese DHBV strains.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