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89篇
  免费   4951篇
  国内免费   1792篇
耳鼻咽喉   364篇
儿科学   397篇
妇产科学   425篇
基础医学   5687篇
口腔科学   1332篇
临床医学   4467篇
内科学   4880篇
皮肤病学   412篇
神经病学   3333篇
特种医学   15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203篇
综合类   8009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6786篇
眼科学   790篇
药学   5087篇
  74篇
中国医学   2822篇
肿瘤学   2114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961篇
  2022年   1441篇
  2021年   2475篇
  2020年   2112篇
  2019年   1659篇
  2018年   1621篇
  2017年   1810篇
  2016年   1671篇
  2015年   1818篇
  2014年   3011篇
  2013年   3450篇
  2012年   2765篇
  2011年   3159篇
  2010年   2428篇
  2009年   2521篇
  2008年   2501篇
  2007年   2487篇
  2006年   2106篇
  2005年   1896篇
  2004年   1504篇
  2003年   1317篇
  2002年   986篇
  2001年   883篇
  2000年   821篇
  1999年   688篇
  1998年   528篇
  1997年   494篇
  1996年   420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367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152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51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DA→LEW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技术改进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崇福  窦科峰  刘永康  李昆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78-280,F0004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改进其手术技巧,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近交系雄性DA大鼠60只,Lewis大鼠120只,分为两组,其中A组30例:Lewis大鼠为供体(n=30),Lewis大鼠为受体;B组60例:DA大鼠为供体(n=60),Lewis大鼠为受体。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肝脏移植模型,观察手术成功率、平均存活时间、术后第1、3、5、7和10 d各时相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移植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84/90);总耗时(90.0±15.0)min;无肝期时间(14.2±2.6)min;平均存活时间A组超过100d,B组(16.2±1.4)d;术后第5 d B组血清ALT和TBIL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移植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而A组没有。结论:DA→LEW(Lewis)大鼠的品系组合是稳定的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通过改进手术技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败血性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在急性肺损伤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的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CLP模型中动物的症状和表现缓慢出现,逐渐恶化.最后导致败血性休克,于2d左右出现大量死亡。结论 用盲肠结扎穿刺的方法制作豚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较大鼠内毒素性休克,表现更类似于人类的肠源性肺损伤,且症状缓慢发生,逐渐恶化,有利于观察和进行各种干预。  相似文献   
10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 SD大鼠 35只,分成 5组.其中 A组 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 B组 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两组大鼠自体筋膜硬脑膜移植的愈合过程及细胞因子 bFGF在其中的表达; C组、 D组、 E组各 9只,分别进行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 D组加用外源性 bFGF, E组仅用明胶海绵,通过脑脊液漏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外源性 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并用 RT- PCR方法研究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 bFGF表达明显; C、 D、 E组大鼠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值( mmH2O)分别为 311± 75, 497± 153, 338± 88,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值分别为 4.9± 0.8, 10.9± 1.6, 5.3± 0.9, D组均好于对照组( P< 0.05);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的愈合过程中 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 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要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4.
文中基于免疫系统有关免疫活性细胞或分子与外来抗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对中医学正邪相争理论及其扶正祛邪治则进行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认为:中医学关于外感邪气致病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本质上是识别抗原与免疫活性细胞或分子相互作用的三种不同的非线性动力学诊断模式,其证相应于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非线性动力状态,可以用一个或一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定量描述。一个证常常对应于抗原与免疫活性的细胞或分子非线性动力学相互作用相空间中的一个稳定或不稳定的极限环和混沌,这可以作为证诊断的图形或形象标识。以中医学扶正祛邪的治疗思想为先导,有可能研制出全新靶向的和更有效的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5.
BACKGROUND: The demand for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 in England has risen steadily, although from a lower base than many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Predicting the future demand for RRT and the impact of factors such as the acceptance rate, transplant supply and patient survival,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inform the planning of such services. METHODS: A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model estimates the future demand for RRT in England in 2010 for a range of scenarios. The model uses current prevalence and current and projected future acceptance rates, survival rates and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modalities to predict future patient numbers.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mortality data,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data from the UK Renal Registry and UK Transplant, are used to estimate unmet need for RRT, the impact of changing demography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 haemodialysis (HD) survival and transplant supply. RESULTS: By 2010 the predicted prevalence will have increased from about 30,000 in 2000 to between 42 and 51,000 (900-1000 p.m.p.),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4.5-6%. Changing transplant supply has a small effect on overall numbers but change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ing graft by up to 8%. Even with an optimistic increase in transplant supply (11% p.a. for 5 years), numbers on HD will continue to rise substantially,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The factors most influencing future patient numbers are the acceptance rate and dialysis survival. CONCLUSION: This model predicts a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RRT population to 2010 to a rate approaching 1000 p.m.p., particularly in the elderly and those on HD, with a steady state not being reached for at least 25 years.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 选封闭群小型猪为实验动物 ,对既往猪原位肝移植模型进行系列改进 ,观察新建动物植模型的成功率、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在实验动物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监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2 0次 ,手术时间 (181.0± 2 5 .8)min及无肝期 (2 8.4± 3.2 )min较传统猪原位肝移植术明显缩短。动物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 ,1周存活率 90 % ,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改进后的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 ,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是大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运用SCL - 90自评量表对该院学生测试评分 ,分别进行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心理教育、心理预防、心理训练 )前后状况调查 ,比较学生心理测试总体水平。结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后一年 ,学生心理测试 8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心理健康干预实施前 ,其中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实施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8.
大鼠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不阻断体循环,采用双套管将供胰所带腹主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鼠的左肾动、静脉进行套管吻合,尽量减轻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引流胰液,重建胰腺外分泌途径;围手术期注意补液、保暖及抗凝。结果100例手术中83例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胰腺轻度充血水肿。结论该移植模型不阻断体循环且操作简单实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9.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孙星  彭志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4):215-216,219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比较建立模型初期所行50例大鼠肝移植前20例(前组)与后30例(后组)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手术成功率、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与前组相比,后组供体手术时间、供体修整与套管安装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成功率与术后3 d及7 d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早期术后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但胆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大鼠肝移植技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熟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合理预防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