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22篇
  免费   21728篇
  国内免费   5830篇
耳鼻咽喉   3680篇
儿科学   5184篇
妇产科学   4085篇
基础医学   20093篇
口腔科学   8730篇
临床医学   24172篇
内科学   26766篇
皮肤病学   3554篇
神经病学   12696篇
特种医学   73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822篇
综合类   40024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28篇
预防医学   33932篇
眼科学   2961篇
药学   23204篇
  357篇
中国医学   27196篇
肿瘤学   9493篇
  2024年   691篇
  2023年   4764篇
  2022年   7903篇
  2021年   12292篇
  2020年   11873篇
  2019年   12767篇
  2018年   11395篇
  2017年   9929篇
  2016年   9254篇
  2015年   8532篇
  2014年   16866篇
  2013年   17399篇
  2012年   15205篇
  2011年   16364篇
  2010年   13167篇
  2009年   11565篇
  2008年   10813篇
  2007年   10939篇
  2006年   9297篇
  2005年   7956篇
  2004年   6557篇
  2003年   5791篇
  2002年   4529篇
  2001年   3926篇
  2000年   3403篇
  1999年   2716篇
  1998年   2273篇
  1997年   1987篇
  1996年   1569篇
  1995年   1597篇
  1994年   1415篇
  1993年   1191篇
  1992年   1132篇
  1991年   1033篇
  1990年   880篇
  1989年   870篇
  1988年   805篇
  1987年   733篇
  1986年   640篇
  1985年   1902篇
  1984年   2148篇
  1983年   1345篇
  1982年   1778篇
  1981年   1235篇
  1980年   1061篇
  1979年   956篇
  1978年   783篇
  1977年   599篇
  1976年   753篇
  1975年   5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上消化道出血798例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8年来 79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 80 .2 0 %、女性占 19.80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χ2 =6 .5 6 ,P <0 .0 5 ) ;青年人、中年人及老年人各占 2 7.82 %、5 7.6 1%和 14 .5 7% (P <0 .0 1) ,老年人合并重度上消化道出血多见 ;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的原因不尽相同。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以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损害、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为最常见的病因 ,性别、年龄等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 1990~ 2 0 0 3年住院病人的主要病因和死因及变化趋势的方向、强度。方法 分析我院 1990~ 2 0 0 3年录入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医院统计病案管理系统”的统计资料 ,计算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死亡病因 1990~ 1999年、2 0 0 0~ 2 0 0 3年两个阶段的年均构成比 ,观察顺位变化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变化趋势。结果  1) 1990~ 1999年主要住院病因顺位是消化系统疾病 (15 .6 2 % )、损伤和中毒 (13.16 % )、循环系统疾病 (11.2 4 % )、呼吸系统疾病 (10 .4 7% )、恶性肿瘤 (10 .4 3% ) ;2 0 0 0~ 2 0 0 3年顺位是循环系统疾病 (16 .4 1% ) (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占 2 2 .98% ,脑血管病占 39.6 8% ) ,损伤和中毒(12 .80 % )、消化系统疾病 (11.76 % )、呼吸系统疾病 (9.5 3% )、恶性肿瘤 (8.73% ) ,循环系统疾病呈显著上升趋势 (B =4 .2 6 ,P <0 .0 5 ) ,消化系统疾病呈显著下降趋势 (B =- 3.17,P <0 .0 5 ) ;2 ) 1990~ 2 0 0 3年住院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 (2 9.2 9% )、循环系统疾病 (2 5 .91% )、损伤和中毒 (12 .6 3% )、呼吸系统疾病(6 .18% ) ,消化系统疾病 (5 .77% ) ;2 0 0 0~ 2 0 0 3年恶性肿瘤呈显著下降趋势 (B =- 3.88,P <0 .0 5 ) ,循环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 (B =0 .84 ,P >0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64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慢性炎症的标志物-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有28.1%(18/64)的患者CRP超过正常值(正常值为<5 mg/L),平均血CRP12.61 mg/L±4.81 mg/L(5.90 mg/L~21.4 mg/L).其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7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37例.心血管疾病组的CRP(7.79 mg/L±6.61 mg/L)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2.14 mg/L±3.59 mg/L)(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确实存在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3 5例 ,其中肾上腺肿瘤及肾上腺囊肿切除 13例 ,肾囊肿去顶术 15例 ,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 4例 ,UPJ成形术 1例 ,乳糜尿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1例 ,肾切除 1例。结果  3 5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 3 0~ 13 0分钟 ,术中平均出血 2 0ml。术后住院时间 1.5~ 14天 ,平均 4.5天。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 ,具有损伤小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益气通腑法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法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益气通腑方治疗4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患者,与40例术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83%和95.74%,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后证候积分均有减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8.51%(4/47),对照组为30.00%(12/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益气通腑法能改善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症状和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综合治疗。方法20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皮瓣转移、腓骨内移、骨折端加压并同期行上干骺端骨延长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皮瓣均成活,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19周,7例因严重骨缺损经骨折端加压并同期行上干骺端骨延长后肢体均恢复正常长度。无1例针眼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临床优良率为90%(18/20)。结论a)半环槽外固定器能克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的治疗困难,具有立体均衡固定。刚性可调,避免肢体受压。便于再次创面处理以及同期行骨折端加压和肢体延长等优点。b)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皮瓣转移、腓骨内移以及骨折端加压并同期行上干骺端骨延长等综合治疗方法是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可选择的较好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应用伊曲康唑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入院治疗的1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预防用药组,观察2组发生真菌感染的次数。结果用伊曲康唑预防组,52例仅2例并发真菌感染,继发真菌感染率为仅为3.8%。而对照组62例中,8例发生真菌感染,真菌发生为12.8%,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前口服伊曲康唑可以减少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真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98.
分娩时子宫下段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在分娩发动、宫颈成熟和扩张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子宫下段组织中MMP-9和TIMP-1的浓度.有宫缩剖宫产组56例,其中第一产程组44例,第二产程组12例.以无宫缩剖宫产组16例为对照组.结果:有宫缩剖宫产组子宫下段组织中MMP-9和TIMP-1的浓度分别明显高于无宫缩剖宫产组(P<0.05,P<0.05).第一产程组中随宫口开大,MMP-9和TIMP-1的浓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二产程组MMP-9和TIMP-1的浓度分别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1,P<0.05).结论:MMPs和TIMPs的动态变化是分娩发动、宫颈成熟和扩张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999.
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可引起切口裂开、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近年来,虽然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抗呕吐药,但PONV发生率依然较高。PONV的治疗可分为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作者对药物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几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芯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同时多样本检测和鉴别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 3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制备了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方法 :针对 3种病原体和荧光素酶基因设计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硫代和氨基双功能探针修饰技术制备寡核苷酸芯片 ,以荧光标记多重不对称PCR技术为基础 ,通过将单链PCR产物与芯片杂交实现对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对 10种与待检病原体无关的菌及定量有限稀释的荧光素酶和 3种病原体基因质粒模板进行芯片检测 ,结果表明芯片对待检病原体特异 ,其检测 4种基因的灵敏度均为 5×10 3 拷贝质粒。对 2 4份性传播疾病患者标本进行芯片检测 ,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 10 0 % ,与淋病奈瑟球菌混合感染率为 83.3% (2 0 / 2 4 ) ,与传统PCR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在 2 4份标本中 ,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三重感染病例芯片诊断为 3例 ,混合感染率为 12 .5 % (3/ 2 4 ) ;而传统PCR诊断为 4例 ,混合感染率为 16 .7% (4/2 4 )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 75 %。结论 :该芯片是一种可靠检测 3种病原体的方法 ,它可快速提供有关患者混合感染的情况 ,因而为指导个性化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