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1.
背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中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非高寒地区,这主要由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进行研究。目的 探究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和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 084例,其中546例进行ADRB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1组),702例进行AGTR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2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且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志愿者169例(记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所有受试者ADRB1、AGTR1基因型。比较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寒地区健康人群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RB1基因C等位基因与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相关,暂未发现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12.
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机制目前了解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指标对CMS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评估和判断。目的 探究C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CMS并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为CMS并血栓组(CMS+T组)、CMS患者40例为CM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高原体检健康者28例为高原健康对照组(GY组),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的平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平原健康对照组(PY组)。研究对象均为汉族男性。常规检测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比较PY组、GY组,CMS+T组、CMS组、GY组Hb、PLT、凝血功能(PT、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分析CMS患者TF-MPs、P-选择素、PLT、D-二聚体间的相关性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探究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 GY组Hb、P-选择素高于PY组(P<0.05);CMS+T组、CMS组Hb高于GY组,PLT低于GY组,PT、APTT长于GY组(P<0.05);CMS+T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CMS组、GY组(P<0.05);CMS组、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GY组(P<0.05);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CMS组(P<0.05)。CMS患者TF-MPs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r=0.589,P<0.001),与PLT呈负相关(r=-0.451,P=0.008);P-选择素与PLT呈负相关(r=-0.4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OR=0.138,95%CI(0.026,0.735),P=0.020〕、TF-MPs〔OR=8.067,95%CI(1.660,39.200),P=0.010〕、P-选择素〔OR=8.236,95%CI(1.381,49.104),P=0.021〕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727、0.732,灵敏度分别为85.0%、45.0%、70.0%,特异度分别为92.5%、87.5%、75.0%。结论 长期居住在高原可引起Hb升高和PLT降低,且CMS患者TF-MPs、P-选择素与PLT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同时PT、TF-MPs、P-选择素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13.

Objective

Methamphetamine (MA) use r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hav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geographical variation and have been higher in the West and Midwest. This uneven pattern of use could be explained b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A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but may also result from differences in altitude. The hypobaric hypoxia found at high altitude alters neurotransmitter synthesis in the brain,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MA us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altitude and MA use rate in the 48 contiguous US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Methods

State-level estimates of past year MA use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report. The mean altitude of each state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altitude data set.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an state altitude and MA use rate (r=0.66, p<0.0001).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ltitude remained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MA use rate (β=0.36, p=0.02),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ethnicity, education, socioeconomic level, employment, MA laboratory incidents, subpopulations, and other substance use.

Conclusion

Altitude appears to a possible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regional variation of MA use in the US. Further studies will be required to determine biological changes in neurotransmission resulting from chronic mild hypoxia at high altitude in MA users.  相似文献   
514.
目的探讨平原地区健康人群短期进入高原地区后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3年5—12月经胸心脏超声筛选出肺动脉压及心功能正常的平原地区健康成年人40名,通过超声测量进入高原前和进入高原后10 d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右心室Tei指数,观察6 min步行距离。结果入高原后10 d测量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饱和度和RVEF低于入高原前,mPAP和右心室Tei指数高于入高原前(P〈0.05,P〈0.01),而LVEF和左心室Tei指数与入高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短期进入高原地区可出现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相关的右心功能降低,左心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15.
目的 比较高海拔与平原地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疾病谱差异.方法 在“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2001~2007年军队医院收治的地方TBI患者病案首页信息.选择10所高海拔地区军队医院(高海拔组)和10所医院级别相同的平原地区军队医院(平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谱差异.结果 高海拔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平原组(P<0.01);高海拔组患者年龄低于平原组(P<0.01);高海拔组汉族患者比例低于平原组(P<0.01);高海拔组急诊入院患者比例低于平原组(P<0.01);高海拔组危重患者比例高于平原组(P<0.01);高海拔组患者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低于平原组(P<0.01);高海拔组患者手术率低于平原组(P<0.01).颅脑外伤疾病顺位依次为颅内器官损伤(排除颅骨骨折),头、颈、躯干开放性外伤,颅骨骨折,神经及脊髓损伤.高海拔组颅脑外伤疾病谱顺位与平原组顺位相同,疾病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海拔地区TBI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指标、入院情况以及疾病谱与平原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高海拔地区现行临床治疗多参照平原地区经验,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516.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对大鼠大脑海马损伤、氧化应激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压常氧组(对照组)、模拟海拔4000 m组(4 km组)、模拟海拔6000 m组(6 km组)。比较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与记忆测试成绩、海马神经元凋亡、海马组织中GSH、MDA含量和CAT、SOD的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成绩明显降低(P<0.05);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H含量、SOD和CAT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常氧饲养组(P<0.01),以上改变均随海拔升高而更为明显。结论:急性低压低氧应激导致大鼠氧化应激系统失衡,而氧化应激反应直接导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最终导致大鼠学习与记忆等认知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517.
高海拔对骨折愈合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旨在探讨高海拔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生物力学性能的方法。方法 分别在拉萨和重庆,采用当地家兔制成戏有横形骨折模型,三角针内固定。术后2,4,6,8,10,2周分别截取标本,行X线摄片。在WD-10E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行拉伸,扭转力学测试。结果 骨痂的力学性能与X线照片骨痂密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18.
高原成人颈动脉体的光镜观察和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原成人颈动脉体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8例不同海拔高度无明显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成人死者的颈动脉体(CB)进行光镜观察,并用Weibel建立的正测试格点计数法,对其主细胞和支持细胞进行体视学研究。结果:高原组主细胞和支持细胞的体密度(Vv)、面密度(Sv)和面数密度(NA)明显高于平原组(P<001或P<005),比表面(δ)明显低于平原组(P<001或P<005)。结论:高原成人CB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明显增生,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且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19.
““高原军队卫生学””是高原军事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实训课则是“高原军队卫生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高原军队卫生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从“高原军队卫生学”实训课“金课”建设的视角出发,以 2019—2021年的“高原军事作业能力评价与提升”专题为例,从教学实施、存在问题和教学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和论述,旨在为其他课程特别是军事医学课程实训课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