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0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山茱萸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效。鉴于历代医药学家对山茱萸药用部位颇有争议,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对山茱萸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内容进行本草学考证,为确保含有山茱萸的经典名方能够精准用药以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山茱萸从古至今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最早产于山东、陕西一带,后延伸至河南、浙江等地大量栽培,现商品多以浙江所产品质为佳。山茱萸最初应是以全果实入药,但由于“核能滑精”说的影响致使山萸肉(去核之果肉)成了历代主流品规,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2种规格均存在,应根据患者类型辨证使用。山茱萸在历代本草、医学典籍中记载的炮制方法也较多,但主流品种为山茱萸生品和酒萸肉。此外,山茱萸性味也从最初“味酸,平、微温无毒”演变为“味酸、涩,性微温”,历代用药剂量更是与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出入较大,建议临床医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及病证类型,选择合适的经方剂量,以最大限度保证山茱萸应有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2.
Many tropical plants have interest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Garcinia mangostana Linn. (GML) belongs to the family of Guttiferae and is named “the queen of fruits”. It is cultivated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of some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like Indonesia, Malaysia, Sri Lanka,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People in these countries have used the pericarp (peel, rind, hull or ripe) of GML a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dysentery, infected wound, suppuration, and chronic ulcer.  相似文献   
93.
A review is presented of the most common signs, syndromes and diseases bearing the name of their discoverers. Until imaging and non-invasive diagnostic procedures appeared by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diagnosis was mainly established by anamnesis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s by inspection, palpation, percussion, and auscultation. However, the unquestionable value of these findings should not relegate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Therefore, many signs of syndromes and disease have taken the name of their discoverers: Homan, Cushing, Fanconi, among others, are still current and useful despite the innovative diagnostic tools.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患者口语化疾病名称到术语疾病名称的映射,解决在线口语化疾病名称难以有效利用的问题。方法:抓取“微医网”上患者口语中的疾病名,将PubMed摘要、百度搜索页摘要与百科内容作为语料,训练词向量,用余弦距离计算相似度,由2名具有临床知识和从业经验的编码人员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将最相似词条的参数TopN设置为>= 30的时候效果比较好,映射到大类和细类的准确性分别稳定在60%和70%左右。结论:利用词向量将口语化疾病名称映射到国际疾病术语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可行性,对于在线问诊、智能分诊甚至自动化编码具有明显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5.
柴卉  吴承艳 《光明中医》2010,25(4):703-704
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中,方剂学的翻译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伤寒论》方是方剂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翻译质量的提高将大大有助于中医药对外交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方命名方法的研究探讨《伤寒论》方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6.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仰民  宋康 《光明中医》2010,25(5):782-783
哮喘,中医学称之为"哮证","喘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哮喘的认识,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97.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对呼吸系统疾病,从病名,病因病机,病理,治疗多个方面,理论结合临床,提出了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位点的阐释和思考。  相似文献   
98.
从病名由来、中医古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症状的描述(发热、皮肤与黏膜改变、关节和肌肉、内脏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命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99.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芡实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考证。结果表明芡实最早以“鸡头实”之名被本草收载,自明代以来以“芡实”为正名并延续至今,另有“雁喙实”等别名;历代所用基原古今一致,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然因长期的人工驯化,致使品种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有北芡、苏芡之分;芡实入药部位为成熟种仁;古代著录的产地主要有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自明清以来推崇苏州所产的苏芡;近代以来逐步总结形成芡实以颗粒饱满、断面白色、粉性足、无碎末者为佳的性状品质评价方法;历代采收时间主要为“八月”或“逢秋采实”;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皮作粉、蒸后舂粉、晒干、炒等,延续至今形成了净制、炒制两大主流炮制方法。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易黄汤中芡实选用芡E. ferox成熟种仁,结合原方炮制要求,建议参考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通则中清炒法炮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