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56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37篇
预防医学   520篇
药学   358篇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生物梅里埃肠道细菌药敏试验试剂盒ATB G(-)5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补救(解决)方案。方法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S23-表2A肠杆菌科细菌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解释标准》(简称CLSI标准)提供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应抗菌药物拐点作为标准,对生物梅里埃药敏试验试剂盒ATB G(-)5抗菌药物覆盖情况与各抗菌药物拐点质量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剂盒ATB G(-)5不包括CLSI标准推荐的氯霉素类、磷霉素及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试剂盒ATB G(-)5提供的19种抗菌药物拐点均与CLSI标准推荐的抗菌药物拐点不一致或不包含,从而可能导致临床药敏试验报告出现假敏感或假耐药情况。结论以现行CLSI标准作为参考标准,单独使用试剂盒ATB G(-)5进行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将产生较大误差,甚至错误,必须用其他药敏试验进行修正方可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7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  相似文献   
73.
<正>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日益增多,临床不能再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防线。CRE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解决其耐药性并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对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识别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医院感染的风险关键控制点,以提升CRE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调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CRE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测CRE医院感染的风险,数据分析采用SAS9.2软件。结果 121例CRE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外科、ICU和内科,分别占35.5%、28.9%和24.8%;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和手术部位,分别占46.0%、16.0%、14.0%和10.0%;主要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占73.4%、大肠埃希菌占18.8%;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联用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E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重点科室住院患者开展早期CRE筛查,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并减少联用,可降低CRE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为临床治疗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临床分离的27株肠杆菌科细菌,运用VITEK-2药敏试验复合板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SBLs基因blaCTX、blaTEM和blaSHV;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ESBLs的主要基因亚型。结果27株肠杆菌科细菌均呈现多药耐药性,其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40.7%~100.0%;PCR扩增出18株细菌携带2种以上ESBLs基因,6株携带1种ESBLs基因,有3株细菌未检测到ESBLs基因;ESBLs基因亚型主要为blaCTX-M-3、blaTEM-1和blaSHV-12。结论医院多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基因较普遍,其主要亚型为blaCTX-M-3、blaTEM-1和blaSHV-12。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临床不同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同源性,判断其是否存在耐药菌株的克隆播散,追踪其在医院交叉感染的可能途径,以便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中传播。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临床分离的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ERIC-PCR分型分为8个基因型,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其中A型31株,B型15株,C型12株,D型8株,E型3株,F型2株,G和H型各为1株。A型为主要的流行株,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科室。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分离的菌株存在6个基因型;骨科系统病区存在4个基因型;急诊科有5个基因型;内科发现有6个基因型;外科发现3个基因型。ICU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共分离出4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9号和10号菌株来自于不同患者的床旁,12号和13号来自于护理站电脑键盘。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多个基因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阪崎肠杆菌与志贺氏菌的抗原关系。方法采用生化试验、血清凝集及肠杆菌科E75/15细菌编码鉴定系统。结果检出一株与志贺氏菌多价,福氏多价,福氏Ⅰ型,福氏Ⅱ型发生交叉凝集,生化反应符合阪崎肠杆菌的阪崎肠杆菌。结论在肠道致病菌的鉴定中,即便是血清学符合的菌株也要结合全面生化反应结果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温州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疾病中阪崎肠杆菌的感染情况,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儿科门诊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肛拭标本256份,参考GB 4789.40-2010进行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检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学分型和生化分型。结果从256份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中检出3株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17%。5株阪崎肠杆菌(其中2株为标准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对诺氟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壮观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100%敏感,对红霉素、利福平、新生霉素、头孢噻吩等100%耐药。血清学结果 A1株为01型,A2和A3株为03型。生化分型结果 A1、A2、A3和标准菌株CICC21560全部为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ATCC51329为穆汀斯克罗诺杆菌。结论温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存在阪崎肠杆菌感染,应加强奶粉和腹泻婴幼儿的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阪崎肠杆菌污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与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表型筛查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117株(实验组)、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50株(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mCIM和eCIM进行表型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常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统计表型筛查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PCR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为金标准,MHT筛查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100.0%,mCIM筛查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0%,eCIM筛查金属酶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100.0%。结论mCIM筛查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比MHT高,mCIM与eCIM联合检测能更有效地筛查碳青霉烯酶,且可区分碳青霉烯酶类型,从而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析阴沟肠杆菌(EC)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有效防治该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EC血流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C血流感染患者30例,原发性血流感染7例,继发性血流感染23例,以继发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为多;EC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敏感率最高,喹诺酮类、头孢吡肟次之.结论 EC血流感染以继发性感染为主,与恶性肿瘤放化疗、慢性疾患、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等相关.临床应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