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5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547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90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506篇
口腔科学   129篇
临床医学   2077篇
内科学   1024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4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13篇
综合类   4220篇
预防医学   3156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3556篇
  8篇
中国医学   1085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897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951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2069篇
  2007年   1415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1382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氟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氟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浓度的(120、240、360、480、600、720、840、960 μmol/L)氟化钠染毒24 h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氟化钠的浓度在120~240 μmol/L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40 μmol/L时的阳性率最高约为80%;吸光度(A)值和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I)值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360~480 μmol/L氟化钠染毒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氟化钠的浓度增加到600 μmol/L以上时,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A值及P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以960μmol/L时增殖抗原表达阳性率最低(约为20%),并且随着浓度增高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 低浓度的氟化钠能促进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高浓度时抑制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随着氟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市部分室内游泳场所空气中氯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GB 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缺少空气氯指标.近几年,不少游泳者反映,游泳馆空气不流通,有刺激性气味,使人产生头晕、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1].为了解室内游泳场所空气中氯浓度,笔者于2006年3月对北京市16家游泳馆进行空气氯检测,并同时检测游泳池水中游离性余氯.  相似文献   
993.
铅在工业上用途广泛,接触铅的机会和接触铅的作业很多,因此铅中毒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铅矿的开采,合金铅的制备以及溶铅作业,印刷业的铸板、铸字均可接触到铅。铅的熔点327℃,当加热到400~500℃时,即有大量的铅蒸汽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成铅烟。弥散在空气中,这是铅污染引起铅中毒的主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呼吸道吸入则是主要途径,吸入的氧化铅烟约有40%进入血循环,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铅浓度是反映近期接触量的敏感指标。血铅的测定方法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2]和微分电位溶出法[3]。本…  相似文献   
994.
支原体培养基中真菌抑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支原体的培养基筛选一种抗真菌的药物,以防止真菌污染。方法 在五种备选药物中先找出不抑制支原体生长但是能够有效抑制真菌生长的药物。再选用20株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株,各测此种药物对其MIC,最后得出MIC50与MIC90,选用MIC90的浓度加于支原体的培养基中。结果 最后选出的药物为氟康唑,用20临床株测得MIC50为15.6μg/ml,MIC90为31.25μg/ml结论选用浓度为31.25μg/ml的氟康唑加于支原体的培养基可以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5.
卡维地洛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毒性预防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DDTs)对唐鱼的急性毒性,评价水环境中DDTs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定水质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浸浴法以0.0125、0.025、0.045、0.08和0.14mg/L五个DDTs浓度为唐鱼染毒,计算其对仔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结果DDTs对唐鱼仔鱼为剧毒物质,24、48h的LC50分别为0.243、0.049mg/L,其安全质量浓度为0.040mg/L。结论唐鱼对DDTs敏感,可以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996.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萍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658-66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终末期肾病之间的关系,及血红蛋白浓度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浓度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Hb<100g/L,B组100g/L≤Hb<120g/L,C组Hb≥120g/L。结果三组血肌酐的值分别为(432.74±37.60)μmol/L、(220.32±23.88)μmol/L、(111.67±10.73)μmol/L,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血肌酐值越高,到达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比例越高。各组收缩压、尿素氮、尿酸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血红蛋白浓度是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浓度对其它一些临床指标的数值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下染铅大鼠血铅、尿铅的时间变化效应,探讨通过腹腔注射染毒复制预防性排铅大鼠模型的适宜剂量。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0.3ml/100g(剂量分别为每毫升溶液中含Pb^2+0、11、546、1092μg),隔天注射1次,共7次。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每周末称体重,在染铅期间和停止染铅后定期检测大鼠血铅和尿铅含量。结果染铅1周后,3个剂量组血铅含量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尿铅排出量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停止染铅后,低剂量组血铅迅速降低,而中、高剂量组血铅仍处于较高的水中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尿铅排出量逐渐下降,到停铅5周时降到对照组的水平。结论过高剂量染铅使铅在体内蓄积,尿铅排出持续时间长,影响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观察。建议以每毫升含546μgPb^2+为染毒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998.
空气中环己烷等有机物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空气中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 以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的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用无水乙醇解吸后以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分离效果很好,线性范围分别为30~1 000、20~1 000、20~880 μg/ml;线性方程分别为:y=257.4x 987.1(r=0.999 9),y=239.9x 664.6(r=0.999 9),y=192.4x 607.1(r=0.999 9);检出限分别为1.5、0.5、1.0 μg/ml;当采样体积为1.5 L时,其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0、0.3、0.7 mg/m3;以无水乙醇做解吸液,其解吸效率分别为90.1%,91.2%,93.1%.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99.
泰州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人血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是一种对人体许多系统都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元素,目前国内接触铅作业的企业较多,其中危害最重的行业之一是蓄电池制造.  相似文献   
1000.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输液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输液治疗药效发挥迅速,不受食物和消化液的影响,尤其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可见立竿见影之效.由于输液是针对病人,而且输液又是加入其他注射药物的重要媒介,因而输液的质量要求在所有药物中最高、最严,用法也要求最合理、最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