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08篇
内科学   1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4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2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锌剂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腹泻治疗效果及对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从本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中选择9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45例,对照组: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锌剂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比较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4.44%,与对照组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为2.22%,低于对照组15.56%,P<0.05;研究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锌含量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锌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研究组患儿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患儿治疗中,锌剂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患儿恢复时间,降低复发率,促进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熊海元  潘友文  崔强  范君 《中国药事》2003,17(9):577-579
测定并分析生孢梭菌孢子在不同介质及不同温度下的耐热参数,评价生孢梭菌孢子的耐热特性及其作为生物指示剂在残存概率湿热灭菌工艺验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伪膜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伪膜性结肠炎的中草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用艰难梭菌毒素 A& B检测对腹泻患者进行病原性确定 ,采用大蒜汁辅以清热燥湿方剂进行调治 ,每周 1次艰难梭菌毒素 A& B连续检测观察疗效。结果 :1周内临床症状消失率 64.1% (2 5/3 9)、艰难梭菌毒素 A& B转阴率 46.2 % (18/3 9) ,2周内累计临床症状消失率 87.2 % (3 4 /3 9)、艰难梭菌毒素 A& B转阴率 89.7% (3 5/3 9) ,3周内累计临床症状消失率 10 0 .0 % (3 9/3 9)、艰难梭菌毒素 A& B转阴率 97.4% (3 8/3 9) ,艰难梭菌毒素 A& B转阴者连续二次检测无复发。结论 :中草药大蒜汁辅以清热燥湿方剂治疗伪膜性结肠炎用药安全 ,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简称《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的准确性。方法:按照《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同时采用平皿[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采用血琼脂平皿,短芽孢杆菌采用营养琼脂平皿,生孢子梭状芽孢杆菌(简称生孢梭菌)采用硫乙醇酸盐软固体琼脂平皿(厌氧培养),白色念珠菌采用真菌培养基琼脂平皿]计数法,在相同稀释度及培养温度条件下平行进行1mL菌液的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计数。将菌液稀释至与标准比浊管相同之浓度,然后作10倍系列稀释。将稀释度为10^-6~10^-8的短芽孢杆菌、10^-6~10^-8的生孢梭菌,10^-7~10^-9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液各1mL,分别接种到9mL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中;将稀释度为10^-5~10^-7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各1mL,分别接种到9mL真菌培养基。每个稀释度至少接种3管,用未接种培养基作对照。将接种短芽孢杆菌的培养基,置35℃培养5d,接种生孢梭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基,置35℃培养3d,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基,置25℃培养5d,同时重复3次试验,记录结果。用每个菌种,按照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重复进行3次灵敏度试验。结果:按照《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同一种培养基,用同一质控菌种重复3次灵敏度试验,结果往往不同,尤其是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质控时,更为明显。平皿CFU计数与比浊菌数常有显著差异。结论:《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15.
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破坏了人体正常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而引起的腹泻,它是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已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起B、E型肉毒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晋  薛晴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91-91,93
2005年7月25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阿日扎乡五村发生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施室检测确认为B、E型肉毒梭菌共同所至的食物中毒。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华西医院艰难梭菌腹泻致病株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其变迁,为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 分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8~12月(44株)和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29株)两个时间段中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艰难梭菌致病产毒株共73株,PCR扩增毒素基因后进行测序鉴定。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甲硝唑、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昔明、非达霉素和硝唑尼特9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艰难梭菌耐药性,并对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耐药性变化。结果 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昔明的耐药率分别为79.5%、26.0%、27.4%、9.5%;对非达霉素和硝唑尼特高度敏感,两药的MIC范围均为<0.008~0.5 mg/L。与2015年相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后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99.5% vs. 44.8%)、莫西沙星耐药率(36.4% vs. 10.3%)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发现一株罕见的利奈唑胺药物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其MIC 达16 mg/L。结论 华西医院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需限制使用;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可以经验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8株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存特性研究,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及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将产毒型ST37艰难梭菌与不产毒ST39艰难梭菌1∶1等量混合后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素基因tcdB随培养时间延长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从而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不产毒菌株共存时的生长适应性。同理将ST37型艰难梭菌与tcdA+tcdB+的ST54菌株等量混合后测定毒素基因tcd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产双毒菌株共存时的特性。结果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不产毒的艰难梭菌1∶1混合后培养,毒素基因tcdB在混合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至第4天混合液中几乎检测不到tcdB。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tcdA+tcdB+的ST54菌株混合培养后,毒素基因tcdA并未随时间延长而规律减少(P>0.05)。结论不产毒艰难梭菌菌株能抑制产毒的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长,然而只产tcdA毒素的ST37型艰难梭菌并不能抑制产双毒菌株艰难梭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花的启示     
花也和人一样,从一株幼苗长到花开时节是一个艰难孕育的历程。她只有历经风吹雨淋,露洒日晒,不断地吸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才能在花季里开放出自己夺目的光彩,才能在百花的舞台上实现自身美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方法设计艰难梭菌种特异tpi引物和毒力基因tcdA、tcdB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利用已知菌株,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最低检出限。与厌氧培养法、ELISA法比较其检测临床菌株和其毒素分泌的准确性。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7 pg/μ1,特异性为100%。53株厌氧培养法鉴定的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多重PCR方法检测tpi基因均为阳性,其中tcdA+/tcdB+为39株,tcdA-/tcdB-为14株。ELISA法检测毒素A/B显示23株为阳性、30株为阴性。23株ELISA法毒素A/B阳性的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tcdA+/tcdB+。结论多重PCR方法可用于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