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367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55篇
内科学   713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687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2902篇
预防医学   111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311篇
  12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1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小儿时期,尤其婴幼儿期。该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为小儿时期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恰当干预是降低本病死亡  相似文献   
32.
33.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简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最常见的类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简称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常见疾病。两者无论在临床或脑脊液(CSF)常规生化鉴别都比较困难,且常常相互误诊,两种脑膜炎同时在一个患者身上发病较为少见,现报道我院收治结脑合并隐脑1例确诊的患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肝脏功能受损情况与年龄及细菌种类的关系。方法 ~3岁8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后1~3天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细菌培养+药敏。确诊病例次日查肝功,发现AST、ALT1项或2项升高者,做乙肝十项、丙肝系列检查。临床观察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原体组肝脏功能受损比例及恢复的时间。结果 3个年龄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初查时以~6个月发生率最高,为53.3%,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60,P〈0.05);治疗后14天复查以~6个月发生率最高,为4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06,P〈0.05);治疗后21天复查仍以~6月发生率最高,为23.3%,3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39,P〈0.01);治疗后28天所有病例AST、ALT全部恢复正常。4种致病菌化脑患儿初查以金葡菌组发生率最高,为61.5%,其次为大肠杆菌组,为41.7%,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92,P〈0.05);治疗后14天仍以金葡菌组发生率最高,为46.2%,其次为大肠杆菌,为41.7%,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469,P〈0.05);治疗后21天仍以金葡菌组发生率最高,为23.1%,其次为大肠杆菌,为16.7%,但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4.542,P〉0.05);治疗后28天所有病例AST、ALT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婴幼儿化脑肝功受损比较常见,年龄越小受损比例越高,恢复时间越慢。不同病原体的化脓性脑膜炎以金葡菌组肝功能受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大肠杆菌组。  相似文献   
35.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疗效探讨(附3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前有20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4例。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法,阿利新兰染色法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84.00%,81.82%。单一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12例,好转4例,恶化2例,死亡6例。应用大扶康或氟康唑静脉注射18例,其中对于较重的辅以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氟美松,好转14例,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很高。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多次反复送检,可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好,首选大扶康或氟康唑,辅以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结核菌生物学特征的变化与耐药菌株的增加,结核病发病率又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小儿肺外结核病中最常见且最为严重的病型之一,诊治不当可导致死亡与神经后遗症,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而早期诊断以获得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总结贵州省人民医院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7例儿童结脑的临床资料与诊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sIL—2R水平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经CT和临床确诊的20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根据CT改变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脑炎结节型;(2)结核瘤型;(3)脑积水型。并就CT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与限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仅在宿主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发生隐球菌感染。但仍有一半患者并无基础疾病 ,发病原因不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隐球菌感染在国内过去报道较少 ,近 2 0年来逐渐增多 ,但其误诊率及死亡率仍然很高。现将临床收治的 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2 1岁 ,待业。持续头痛 1月 ,伴有畏寒、发热 ,头痛呈撕裂样疼痛 ,以额顶部为主。无视物模糊、吞咽困难、构音不清、饮水返呛 ,无四肢麻木、乏力 ,无…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