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15篇
  免费   5782篇
  国内免费   534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717篇
妇产科学   358篇
基础医学   362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038篇
内科学   16533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554篇
特种医学   55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5篇
外科学   13528篇
综合类   33457篇
预防医学   5092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12799篇
  139篇
中国医学   18359篇
肿瘤学   5450篇
  2024年   637篇
  2023年   2151篇
  2022年   2004篇
  2021年   2585篇
  2020年   2277篇
  2019年   2597篇
  2018年   1355篇
  2017年   2293篇
  2016年   2685篇
  2015年   3116篇
  2014年   4840篇
  2013年   4869篇
  2012年   6614篇
  2011年   6822篇
  2010年   6661篇
  2009年   6824篇
  2008年   7335篇
  2007年   6946篇
  2006年   6571篇
  2005年   6651篇
  2004年   5793篇
  2003年   5323篇
  2002年   4754篇
  2001年   4404篇
  2000年   3712篇
  1999年   3094篇
  1998年   3049篇
  1997年   2968篇
  1996年   2693篇
  1995年   2201篇
  1994年   2044篇
  1993年   1474篇
  1992年   1229篇
  1991年   1044篇
  1990年   715篇
  1989年   661篇
  1988年   217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究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肾阴虚证及血清脂联素(APN)、尿酸(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口服滋肾柔经汤,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用乌灵胶囊治疗,共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TCM)积分、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和PD 39项问卷(PDQ-39)评分及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 68%)明显高于对照组(64. 15%;χ~2=8. 85,P=0. 00)。治疗后,两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有效降低患者肾阴虚证及NMSS、PDQ-39量表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脏恶性肿瘤介入前后储备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确诊并治疗的 198 例恶性脏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 在所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进行吲哚菁绿(ICG)清除率测试,获取所有患者的 ICG-R15 值水平。依据所有患者的 ICG-R15 值水平不同来进行分组:ICG-R15 值水平>30%,ICG-R15 值水平:10%~30%,ICG-R15 值水平<10%。并且在所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之后进行脏功能损伤评估。结果 结论 ICG-R15 值水平能对恶性脏肿瘤患者的脏储备功能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估,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恶性脏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功能障碍及不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3.
目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总结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及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脾同病,郁脾虚湿蕴和郁脾虚血弱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临床可采用疏健脾祛湿法和疏健脾养血法进行治疗。典型病例中采用脾同调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也可有效缓解瘙痒和不良情绪。结论:脾同调法是治疗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分析微创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86例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3例。甲组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乙组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甲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别为(18.76±2.12)pg/L、(9.78±1.24)μg/L、(176.29±8.65)ng/ml、(12.43±0.27)ng/ml,乙组分别为(12.45±1.41)pg/L、(6.16±0.63)μg/L、(116.28±6.13)ng/ml、(3.71±0.69)ng/ml;两组IL-6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乙组低于甲组, MMP-13和ICAM-1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手术时间(105.22±9.65)min、排气时间(28.17±0.65)h、下床活动时间(55.46±6.32)h、引流管留置时间(5.36±2.14)d、进食时间(40.25±5.23)h及住院时间(9.17±1.06)d均短于甲组的(120.15±10.56)min、(38.57±0.66)h、(70.57±7.17)h、(10.17±3.21)d、(71.46±5.32)h、(13.36±3.65)d,出血量(98.26±16.43)ml少于甲组的(200.23±17.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甲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癌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无论是创伤方面、术后恢复方面,还是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切除术疗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6.
内胆管癌(ICC)可切除率低,进展期ICC的治疗有效率不高,预后很差。转化治疗在多种晚期肿瘤中有一定的疗效,是目前晚期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随着对ICC基因组的深入了解和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及组合,基于系统化疗的联合治疗策略,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使得部分进展期ICC病人能降期转化手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处理方法对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涉县医院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的90例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取石完毕后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将切开的胆总管前壁连续缝合,对照组放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至正常生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6±27)min比(122±41)min,(32±6)h比(42±7)h,(3.8±0.8)d比(4.5±0.7)d,(5.8±1.2)d比(7.1±0.8)d,(15.6±2.7)d比(31.5±8.7)d,均P<0.01]。两组术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心理情绪、生理功能、主观症状以及总分评分均随时间增长在6个月、1年逐渐增高,两组各项不同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4/45),对照组为15.6%(7/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管一期缝合术总体疗效优于放置T管引流,且安全性更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用于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39.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3期)、Web of Science(1986/2014-03)、Pub Med(1966/2014-03)、CNKI(1917/2014-03)、维普(1989/2014-03)、万方数据库(1998/2014-03),收集所有TLD联合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对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不同年限生存率、甲胎蛋白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590例PH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LD联合TA C E组治疗P H C的总有效率(R R合并=1.29,95%C I:1.15-1.44)、疾病控制率(R R合并=1.27,95%CI:1.16-1.39)、生活质量KPS评分(MD合并=9.23,95%CI:6.90-11.55)、半年生存率(RR合并=1.10,95%C I:1.01-1.20)、1年生存率(RR合并=1.25,95%C I:1.13-1.39)、2年生存率(RR合并=1.45,95%CI:1.18-1.78)、3年生存率(R R合并=1.7 0,9 5%C I:1.1 6-2.5 0)、V E G F水平的变化(M D合并=-123.64,95%C I:-143.72--103.55)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TLD联合TACE组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50,95%CI:2.34-8.64,P0.00001);在减少消化系应发生率(RR=1.08,95%CI:0.93-1.25)、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RR=1.12,95%CI:0.82-1.52)、降低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R R=1.00,95%C I:0.72-1.39),T L D联合TA C E组与单纯TA C E组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与单纯TACE疗法相比,TLD联合TACE治疗PHC在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半年生存率、1、2、3年生存率、降低V E G F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TLD联合TACE组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而在消化系反应、骨髓抑制率、功能异常方面与单纯TACE组相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癌破裂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行急救治疗的65例癌破裂患者,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2例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33例患者为管理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方法,管理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急救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为78. 1%,并发症发生率为12. 5%,病死率为9. 4%;管理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0. 9%,并发症发生率为6. 1%,病死率为3. 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管理组急诊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和谐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品管圈有利于提高癌破裂患者的急救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