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68篇
  免费   2806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耳鼻咽喉   224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59篇
基础医学   1451篇
口腔科学   709篇
临床医学   16449篇
内科学   12830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901篇
特种医学   22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3篇
外科学   4666篇
综合类   30864篇
预防医学   18612篇
眼科学   369篇
药学   12675篇
  65篇
中国医学   8055篇
肿瘤学   1067篇
  2024年   493篇
  2023年   1938篇
  2022年   1614篇
  2021年   1838篇
  2020年   1741篇
  2019年   1426篇
  2018年   771篇
  2017年   1217篇
  2016年   1584篇
  2015年   1854篇
  2014年   5011篇
  2013年   5185篇
  2012年   6771篇
  2011年   7184篇
  2010年   6751篇
  2009年   6283篇
  2008年   6470篇
  2007年   5693篇
  2006年   4912篇
  2005年   5319篇
  2004年   5183篇
  2003年   5200篇
  2002年   4191篇
  2001年   4071篇
  2000年   3493篇
  1999年   2760篇
  1998年   2468篇
  1997年   2306篇
  1996年   1996篇
  1995年   1704篇
  1994年   1124篇
  1993年   733篇
  1992年   673篇
  1991年   562篇
  1990年   470篇
  1989年   51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成年人体内各矿物质含量在不同年龄及性别间的差异,为个体化矿物质补充及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914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6组:18~29岁组(n=18)、30~39岁组(n=95)、40~49岁组(n=295)、50~59岁组(n=311)、60~69岁组(n=171)及年龄≥70岁组(n=24)。分别对各组受检者体内总矿物质含量,血液中铜、铁、镁、锌、钙、钾、钠、氯浓度及骨密度T值、Z值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其体内各矿物质含量在不同年龄、性别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间总矿物质含量、Z值、铁、镁、锌、钾、钠、氯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总矿物质含量、骨密度T值、骨密度Z值、镁、铁的分布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内总矿物质含量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女性骨密度T值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且出现下降的年龄小于男性;男性血液中铁元素含量在5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镁元素含量在40岁之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总矿物质含量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下降与骨矿物质,全血中铁、镁元素等流失有关。年龄> 40岁人群应动态观察骨矿物质及血中铁、镁等元素浓度变化,如有下降,应及时补充。血钙浓度变化不能及时反映骨矿物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22.
王珺 《中国校医》2019,33(2):133-134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教职工的健康体检数据。方法 选取2016年某医学院校教职工275份健康体检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人群异常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骨质减少(64.63%),屈光不正(46.41%),甲状腺异常(41.34%),超重(33.20%),血脂异常(31.50%)。男性体检人群骨质减少(53.19%)在异常指标中居首位。女性体检人群中乳腺增生(83.50%)在异常指标中居首位。结论 医学院校教职工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医学知识完成对自身的健康维护,坚持每年健康体检,改善膳食营养,加强户外锻炼及郊游等活动是最有效的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丁苯酞治疗后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形成素-1(ANG-1)的改变。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共治疗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周末及3周末,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更好地调节机体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25.
<正>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20%。军队干休所是我国老年人保健的先驱实践者,保证了军队高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与社会社区、乡村保健就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绩卓著。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利于全社会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规范社区、乡村的保健医疗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  相似文献   
26.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重症及死亡者多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医院为老年人聚集地,一旦发生疫情,将导致灾难性后果。本文从综合管理、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疫情监控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如何做好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医院新冠肺炎的防范。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个体-家庭四方联动防跌护理模式在社区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的2个社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从两个社区登记建档的跌倒高风险老年居民中分别随机抽选45名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个体-家庭"四方联动推进的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社区防跌倒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使用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量表、步态和平衡测试量表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评测,记录两组1年内跌倒发生例次。结果干预期间跌倒发生情况:观察组1人次,对照组6人次。观察组步态和平衡测试得分提高,跌倒危险评估表得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四方联动的综合干预方案应用于社区居家老年人,能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提升其防跌能力,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尿失禁老年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从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尿失禁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联合组则予以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参数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盆底肌力分级为Ⅳ级、Ⅴ级的人数占比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在VLPP、PMUC水平方面比较,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I-QOL评分相比治疗前较高,且联合组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且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孕前优生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针对异常群体进行及早干预以预防发生妊娠期相关疾病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如皋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收的行孕前优生健康体检女性1000例,受检者均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00例受检者中,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异常20例(2.00%),其中包括甲亢10例(1.00%)、甲减4例(0.40%)、亚甲亢3例(0.30%)、亚甲减3例(0.30%);甲状腺功能异常率随着受检者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龄段异常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进行孕前优生的健康检查中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具有重要作用,可指导临床医师对女性甲状腺功能进行及时干预调节,以预防发生早产、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