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02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5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P),属于密螺旋体属中苍白密螺旋体中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又不易染色,又称苍白螺旋体[1].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或间接接触(如输血)传播引起获得性梅毒.另外,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梅毒.人体对梅毒无先天免疫力.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作者在日常工作也发现有很多无临床症状、无梅毒接触史的老年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出假阳性率较高[2],为此,本文对本院2013年19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临床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规1粪3张Kato片的阳性检出率与漏检率、IHA的诊断效率及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张Kato片漏检率达19.7%~66.1%,1粪较2粪漏检率为23.0%。IH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89.4%,与Kato-Katz法的总符合率为86.7%。IHA的阴性预测值为96.8%,但阳性预测值较低(36.8%),阳性漏检率高达30.4%;IHA筛查法对试点区人群感染率估算的漏检率达35.8%。结论IHA筛查法对疫区人群实际感染率估算有较大的偏差,IHA作为筛查工具仍需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IHA阳性阈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鼠疫指示动物犬类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2006年作者在广西隆林、西林县鼠疫监测点收集犬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Kappa值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其在鼠疫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可靠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McAb-RIH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McAb-RIH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McAb-RIHA双盲法测定正常人与各种类型血吸虫病人血清,同时进行交叉反应与重复性试验。结果McAb-RIHA检测正常人血清,假阳性率为2.17%;对急性、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99.39%、84.00%、28.57%,与粪检阳性病人阳性符合率为84.00%。急性血吸虫病人体内循环抗原含量高于慢性血吸虫病人及晚期血吸虫病人,反应滴度的平均几何均数为慢性血吸虫病人的13.3倍,晚期血吸虫病人的36.4倍;而不同感染度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体内循环抗原的滴度与粪虫卵数无明显关系。结论McAb-RIH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5.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检测慢性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疗效考核价值。方法:检测用吡喹酮治疗前后7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结果: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93.1%(67/72),血清循环抗原水平与每克粪便内虫卵数(EPG)无明显相关,正常人血清假阳性率3.2%(3/95),1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有1例阳性,其他病患者11例血清均阴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后3个月,粪检阴转者中80.7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法检测518例性病科患者血清,并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 TRUST法灵敏度为58.18%,ELI SA法为99.37%、胶体金法为99.06%;TRUST法特异度为88.5%,ELI SA法为98.50%、胶体金法为100%。结论梅毒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检验目的合理选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虎红平板凝集试(RBPT)检测人血浆中布氏菌抗体干扰来源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14例布病抗体阳性人员和20例健康人员,收集血清和枸橼酸钠、K2EDTA、肝素钠抗凝血浆,分别做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分析干扰情况;20例健康人员血清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抗凝剂后做RBPT分析是否抗凝剂直接干扰;20例健康人员3种不同抗凝剂血浆加入凝血酶时间(TT)检测试剂,温育1 h后,取上清做RBPT分析干扰来源和应对措施。结果 14例布病抗体阳性血清和血浆SAT结果相同;20例健康人员血清和血浆的RBPT结果完全相反,血清中加入3种不同抗凝剂对RBPT无影响,经TT试剂去除纤维蛋白原处理后的血浆标本除肝素钠组外,其他RBPT结果均与血清组相同。结论血浆不能直接做RBPT,纤维蛋白原能与虎红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凝集,是RBPT干扰的来源;可以通过TT试剂去除纤维蛋白原后消除干扰;在无法得到血清标本时,也可以直接用血浆做SAT来提供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78.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玲飞  王宁玲 《安徽医药》2019,23(5):929-932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166例病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329例病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0, P<0.05);(2)369例MP感梁病儿中出现肺外损害166例,阳性率为45.0%(166/369)。其中,年龄<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32/166)、39.2%(65/166)、41.5%(6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21,P<0.05);(3)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系统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23.2%)。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婴幼儿亦不少见。(2)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肺外损害,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4)年龄>3岁儿童更易发生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79.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所在医院院儿科2008-07—2009-07收治5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本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3岁15例,47岁14例,87岁14例,814岁29例;病程<2周24例,214岁29例;病程<2周24例,23周30例,>3周4例。诊断标准:①持续高热伴全身不适,频繁干咳伴咽痛、头  相似文献   
80.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这些反应经散瞳、抗炎处理后,多数在1周以内消失。但是,梅毒螺旋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allidum particle assay,TPA)阳性患者所发生的术后葡萄膜炎炎症反应较重,部分患者病程相对较长[1,2]。我院于2007年—2009年曾收治13例TPA阳性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术后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