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18篇
  免费   2536篇
  国内免费   1111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2366篇
口腔科学   299篇
临床医学   3318篇
内科学   1495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448篇
特种医学   8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16篇
综合类   10428篇
预防医学   5690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4127篇
  57篇
中国医学   4716篇
肿瘤学   676篇
  2024年   593篇
  2023年   1843篇
  2022年   1727篇
  2021年   2030篇
  2020年   1519篇
  2019年   844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1853篇
  2013年   2093篇
  2012年   3178篇
  2011年   3227篇
  2010年   2407篇
  2009年   2201篇
  2008年   2168篇
  2007年   1609篇
  2006年   1505篇
  2005年   1330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724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运用网络思维,对健康教育关系构成、工作内容、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媒介渠道等整体架构进行全面解构和重新建构,以形成与当代社会发展脉络相适应的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network computational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预测、筛选补肾活血汤组方中14味中药的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CTD和OMIM数据库查询SONFH的疾病靶点。根据获取的药物靶标和疾病靶点,进一步利用TCMIP v2.0中医药关联网络分析模块构建"药物靶标-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根据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补肾活血汤治疗SONFH的核心作用靶点。利用GO和KEGG数据库,采用富集算法挖掘上述方剂核心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和通路信息。结果:共获得891个补肾活血汤药物靶标和365个SONFH疾病靶点。经"药物靶标-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最终筛选出31个补肾活血汤治疗SONFH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富集出生物过程532条、分子功能29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出相关通路共12条,主要涉及炎症免疫调节(chemokine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血管新生及血液循环调节(VEGF signaling pathway)、神经系统调节(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和细胞功能调节(apoptosis,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等方面。结论:结合SONFH的病理机制,排除缺乏特异性的信号通路,我们推测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调节TLR4/NF-κB和VEGF信号通路发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功效,这可能是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核心穴位及配伍穴相关性,并对电针波型进行探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VIP)中从1954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中文文献,利用Excel表格工具建立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数据库,利用Matlab2014a软件进行节点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9.1软件制作复杂网络示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描述和展示,利用Excel表格工具制作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不同波形比例饼状图并分析其规律。结果选定43条电针处方: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主穴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膻中穴、足三里、肩井穴;配伍穴位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脾俞穴;经络核心度前三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少阳胆经。配伍穴位相关性分析中,相关性频度前三位组合依次为太冲穴-太溪穴、太冲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电针波形中以连续波与疏密波常见,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处方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其次为任脉;电针波型以连续波为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收集藿香正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及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基于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以瑞德西韦为对照,探索藿香正气汤潜在治疗COVID-19的成分,并选出对接较好成分进行药理学机制预测,初探其药理学机制。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5种与新冠病毒3CLpro结合能力强于瑞德西韦的小分子成分。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抗病毒途径可能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结论 成分C1-C5与3CLpro结合良好,推测其可能是潜在的3CLpro的抑制剂,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探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在本院心理门诊咨询及治疗的网络成瘾青少年3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评估两组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及父母养育方式9个因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26.86±5.68)、(22.31±5.81)、(15.91±5.26)、(13.23±3.25)、(50.17±8.58)、(55.69±9.44)、(45.94±9.36)、(54.40±9.17)、(18.29±3.63)、(16.49±2.90)、(20.00±3.98)、(18.06±3.4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家庭气氛与母亲、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8、-0.368,均P0.05),与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9、0.348,均P0.05)。个性化与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的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9,P0.05)。系统逻辑与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父亲过度保护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5、0.395,均P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其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26.
27.
《中成药》2019,(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蛋白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别获取宫外孕Ⅱ号方中化合物及其对应的靶点,并构建化合物-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然后,通过DAVID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125种候选化合物,130个靶点,11个Hub蛋白,关键靶点涉及p53、TP53、JUN、VEGFA等;GO分析条目共314个,涉及氧化应激,促增殖抑凋亡,对药物、毒物的反应,转录翻译及信号传导;KEGG信号通路共95条,含靶点数目较多的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系统探讨了宫外孕Ⅱ号方候选成分所对应的靶点,以及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声明公告     
《腹部外科》杂志已经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入网协议,此期间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文稿,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超星域出版”“万方医学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抗癫痫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石菖蒲有效成分及主要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癫痫疾病的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和 String绘制石菖蒲-癫痫靶点互作关系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初步评价石菖蒲提取物及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由 TCMSP 筛选得到4个有效成分及76个主要靶点。癫痫疾病以“Score”大于1.5分进行筛选得到3685个靶标。GO富集分析得到BP条目10个,细胞CC条目9个,MF条目10个(P<0.01),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激素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蛋白激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等。KEGG 富集得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桉脂素、山奈酚和8-异戊烯基山奈酚与癫痫关键靶标GABRA2、PPARG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水提取物及主要潜在有效成分桉脂素和山奈酚在PTZ致小鼠癫痫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结论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石菖蒲提取物和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活性,并且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发现石菖蒲可通过多个成分如桉脂素、山奈酚、8-异戊烯基山奈酚,多靶点如GABAA、PPARG等,多条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对机体产生协调效应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该研究提示石菖蒲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为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