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7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典中医医籍《内经》记载的“浸淫”,张仲景《金匮要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孙思邈《千金方》描述的“浸淫疮”,都是早期中医对湿疹的认识。经过千余年的进展,清代医科全书《医宗金鉴》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湿疹:面游风、钮扣风、病疮、肾囊风、臁疮、四弯风、血风疮、浸淫疮、漆疮和胎敛疮(奶癣)等。论治以祛风、清热、燥湿、凉血、活血、养血诸法为主,  相似文献   
62.
63.
孔伯华(1884~1955)京师四大名医之一,自幼秉承家学,刻苦钻研中医古典医籍,注重临床实践,强调治病必求其本,擅长治疗温病,对杂病亦有较深见解.今将孔老治疗小儿惊风的思路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65.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据《内经》法则、扣杂病病机、创效验经方,原书前22篇共载方剂205首,除众多以汤、丸、散、酒、膏等剂型内服者外,更有以洗、熏、坐、敷等剂型外用者,故而被誉为“方书之祖”,并成为了后世医家运用方药的典范。本文旨在浅析书中所载的11首外治方剂,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医外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6.
《眼科宝籍》和《眼科要旨》是《新安医籍考》未载的眼科医籍。《眼科宝籍》1卷系程松崖眼科系列医籍较晚的一部复刊本,从江鼎臣、李宗媚序文中探明该书作者并非出自清初医家程衍道(字敬通)之手,而真正作者为同宗同里清乾嘉年间另一位医家程正通(字松崖)先生。全书共载主症、主方17首,较具代表单验方10首。该书贯穿按图识症、以症统方、识症选方、简便易行的原则,用药轻灵,方中大量使用风类药是其主要特色。因此,民间抄本较多,流传甚广。《眼科要旨》3卷,为清末新安涉外医家张廷桂(字子襄)刊刻于清光绪元年。是在《银海精微》、《眼方琐言》的基础上,“采其奥旨,参其遗漏,撮其大略,增其妙意”而成,不拘五轮学说,突出藏象辨治,主张内服与外点药物为主,慎用刀割、火灸治眼病的学术思想。全书共载眼科专用方剂近100首,是一本难得的眼科专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7.
冈西为人(1898--1973)17岁来华,在中国东北生活长达34年。34年间,由学生到医生、编辑、教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药研究者,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冈西为人目睹了战争的凄惨,几度遭遇生命危险,战乱所致生活困窘,父母、亲友逝去的动荡岁月中,没有动摇冈西为人研究中国医学的信心,其热情丝毫未曾减弱。中年归国后,进入制药公司,生活极其简朴,但研究、著述仍未间断。冈西为人一生撰述著作、论文、随笔等共272篇,著名中医文献著作《宋以前医籍考》于1931-1948年间完成,1958年北京人民卫生版社出版后,为东亚及欧洲传统医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68.
梁乃津(1915—1998),中医学临床学家。他治学严谨,精究医理,重视临床。在学术上尊古而不泥古,主张经典医籍和后世各家学说并重;诊疗工作中,匠心独运,以病人为本、疗效为先,治疗消化系统脾胃病疗效显著,发明了传世名药——胃乃安胶囊。  相似文献   
69.
麻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其味麻,其色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多在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凉干或凉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其性辛苦、温.入肺、膀胱经.具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之症.  相似文献   
70.
目前,缅甸存在四种传统医学,首先是德沙那(Desana)医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佛教教义和一些自然现象,例如热和寒。其次是贝西加(Bhesijja)医学,来源自印度草药医学。第三是内卡塔(Netkhatta)医学,它的理论基础是黄道十二宫、星辰、生辰八字等。第四是维加达拉(Vijadhara)医学,它崇尚打坐和炼丹术。缅甸传统医学使用草药、占卜、宗教医师疗法。自古以来,缅甸产生过一些有名的医家。糖尿病、高血压、疟疾、结核、腹泻和痢疾是缅甸国内主要病种,这也是传统医学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