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7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敦煌古医籍中的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2.
古代中医文献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医药发展的水平,即再现中医药即时存在的状态与形式,是保存古代医学漫长前进历程的珍贵资料,为医学发展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它们不仅为后世研究古代医学提供了可靠依据与线索,而且可指导当今临床医疗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抄本医籍对中医临床极具借鉴和应用价值 ,而其中大量的疑难字是研读抄本医籍的最大障碍。本文介绍辨识草书、繁体字、俗体字、异体字及错别字的方法 ,以助利用抄本医籍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4.
阎立 《中国社区医学》2013,(1):97-106,189
20世纪初沿海各处的通商口岸和租界内的一些中国人为了享有领事裁判权,纷纷改入外国籍,以致清朝地方官员和外国领事之间不断发生问题。同时,海外华侨的国籍确定问题也迫在眉睫。于是,清政府在地方官员和驻外使节的呼吁下,开始制定国籍条例。由于国籍问题涉及颇广,所以清政府的很多部门参与了编定工作。本文利用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的档案,对《大清国籍条例》制定过程进行考证,具体分析各个部门在国籍条例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国籍条例采取血统主义(属人主义)原则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圆(丸)”。在古医籍中有地黄丸方近20首,而流传最为广:之且沿用不衰的是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其方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腹淡盐汤或温水送服,也可作汤剂煎服。  相似文献   
26.
膀胱经循行于人体的背阳部,上巅顶、入脑府,与脑神、五脏俞、督脉、阴阳跷脉关系密切。历代医家不乏用膀胱经穴治疗失眠的病例及理论探讨。就古籍中关于膀胱经与失眠关系的相关条文进行考辨整理,拟从中探讨调节膀胱经经气能调和五脏、安神助眠的具体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儿科醒》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方法:将芝屿樵客所著《儿科醒》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儿科醒》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结果:整理中药方剂129首,涉及131味中药,用药总次数达885次;核心药以甘草、人参、当归、白芍药、白术、生姜、茯苓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药等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达94.08%;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达91.78%;药物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82.04%。结论: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医籍《儿科醒》组方核心药为甘草、人参、当归、白芍药、白术、生姜、茯苓等,并包含了经典方四君子汤和活血化瘀药对当归+白芍药。  相似文献   
28.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哮喘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探寻古医籍中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疗效的特异性选穴。发现古医籍中选用聚泉、郁中等经外奇穴治疗哮喘,小儿哮喘常选用治马脾风奇穴等,以灸法为主。  相似文献   
29.
校读是校书与读书的结合。书用校读,边校边读,在校正了讹误的同时,也对书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反过来,只有对书有比较准确的理解,才能正确的勘校其谬误。而校读古籍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小学"功底,没有"小学"功底,则无从读书,更无从校书。"小学"的知识如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以及近代出土文物学等都在校读古医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刮痧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人们就运用苎麻作为刮痧工具治疗痧症。《痧胀玉衡》、《理论骈文》、《松峰说疫》、《串难外编》、《杂病源流犀烛》等古代医籍中也有不少篇幅论述刮痧疗法。到了近现代,用刮痧治疗多种疾病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的医学工作者还对刮痧的治病机理作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并在刮痧的工具及操作技巧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为现代刮痧积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