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背景与目的: 通过研究硝酸镧溶液对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探讨稀土镧离子对原核生物的遗传毒性效应。 材料与方法: 用含硝酸镧分别为10、40、80、160、320 mg/L的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不添加硝酸镧组作为对照,于培养10 h,15 h和20 h后分别采样提取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并用含硝酸镧分别为50、200、400、800、1 600 mg/L的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未添加硝酸镧组作为对照, 于培养30 h后分别采样提取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结果: 高剂量镧离子组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出现降解或交联现象,电泳带型荧光减弱,不清晰或滞留于点样孔不能泳出。 结论: 镧离子对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可能具有降解或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82.
离子吸附型稀土富集物的放射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富集物中的放射性。方法 利用HPGe-γ谱议测量离子吸附型各种稀土富集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用FJ-2603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它们的α总放和β总放,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其中相应的La2O3和Y2O3含量。结果 HPGe-γ能谱法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富集物中的放射性,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一次测定几乎可以分析所有感兴趣的γ放射性核素;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损坏性的多元素分析方法,具有测定含量范围宽,分析结果准确的特点。结论 本文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生产中的辐射防护以及三废处理提供了基本数据,为深入研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3.
四川省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其矿物储量居全国第二位[1]。  相似文献   
84.
在灵芝培养料中添加激素和肥料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肥料营养剂稀土、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素内酯混合拌料对灵芝产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次数 ,以鲜芝产量为考核指标比较各因素各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 :几种物质中以油菜素内酯对灵芝的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稀土 ,再次是磷酸二氢钾 ,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可知 ,油菜素内酯和稀土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差异水平 ,并最终得出 3种物质混合拌料的理想配方为 :稀土 200mg·L-1、油菜素内酯 0.02~0.04mg·L-1、磷酸二氢钾 500~2000mg·L-1,采用此方可使灵芝增产 35%以上。  相似文献   
85.
在考虑土壤肥力、甘蔗营养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含有改性配方稀土、甘蔗滤泥和氮、磷、钾的甘蔗专用肥。3年9个大田试验的平均结果表明:甘蔗施用含稀土有机复混肥后,平均产量为88 680 kg/hm2,平均田间锤度为 19. 8%,理论产糖量平均为 10 530 kg/hm2,比不含稀土,但含等量氮、磷、钾、有机质的有机复混肥增产 8 415 kg/hm2,增产率为10.5%,田间锤度提高1%,增糖16.4%。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稀土矿区环境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测定环境的稀土浓度,研究该环境啮齿动物的微核,和该环境井水的蚕豆微核.结果 稀土矿区土壤、蔬菜、空气、井水的稀土浓度大大高于非矿区;稀土矿区大鼠微核率2.12‰,对照区1.0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矿区井水的蚕豆根尖微核13.00‰,非矿区为1.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稀土环境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稀土氧化钕粉尘暴露对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125只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体重(200±16)g,随机分为染尘组和对照组,采用气管非暴露插管灌注法建立模型,分别用稀土氧化钕粉尘悬液0.8 m L(50 mg/m L)和0.9%生理盐水0.8 m L进行一次性染尘。分别于染尘后第3、7、14、21和28 d各处死15只染尘组和10只对照组大鼠,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染尘组和对照组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含量,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运用Image-Pro Plus Version 4.5for Windows TM图象分析系统对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实验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其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染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以炎症反应为主,且随染尘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程度呈现加重的趋势。染尘后不同时间点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在第7 d达到最低值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稀土氧化钕粉尘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增多,且分布范围扩大。同时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高表达,表明IL-12的含量变化与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稀土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导致大量稀土进入并富集在土壤环境中,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条件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健康风险,因此稀土开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虽已有诸多研究报道,但相关总结性综述较少。本文首先梳理了稀土在植物中的吸收、分布及累积特征,而后就稀土对植物的生物学性状、抗氧化系统、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细胞生长以及种群繁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为今后稀土的开采管理、植物的保护修复以及农作物的科学种植等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稀土与肿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为了探讨稀土与肿瘤的关系,我国按卫生部抗肿瘤药物体内药效实验规程,对混合轻稀土进行了体内抑瘤实验,结果在32mg/kg剂量下其抑瘤率对S180肉瘤为39.87%,对Lewis肺癌为36.82%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超过了有效药物抑瘤标准(30%);体外抑瘤实验用MTT法、3H-TdR掺入法入及细胞倍增时间的测定结果,均证明对人体羊膜细胞有生长作用,而对人白血病瘤细胞K562有抑制作用。抗诱变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90.
7,8-二羟基黄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作用的黄酮金属配合物药物,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稀土资源。方法 采用Baker-Venkataraman反应,合成了7,8-二羟基黄酮,该化合物再与几种稀土配合。结果 合成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稀土配合物。结论 用改进工艺后的方法合成黄酮,使重排反应收率提高,溶剂成本降低;而且利用具邻苯二酚结构的黄酮作配体合成配合物,为今后开发研制此类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