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因口唇、甲床紫绀,运动性心慌、气短50年,于2007-08-15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9/min,血压115/67 mmHg。口唇、甲床紫绀。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杵状指(趾)。X线胸片示两肺血少,心影呈靴型,心尖圆钝上翘。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  相似文献   
72.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组成该方法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传输的载体及工具。  相似文献   
73.
讲示做诱导法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淑芳  邓敏 《右江医学》2007,35(3):293-294
目的探讨讲示做诱导法(tell,show,do,TSD)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Coarah's dental anxiety scale,CDAS)筛选出148例3~6岁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SD法作行为诱导后进行牙科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牙科诊治,分别记录CDAS评分。结果实验组CDA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TSD法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缓解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基-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TM208)是我院合成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极难溶于水。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研制TM208-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共沉淀法制备TM208-HP-β-CD包合物,比较原药与包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的变化;两组SD大鼠分别单剂量口服TM208混悬剂和TM208-HP-β-CD包合物,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TM208与TM208 HP-β-CD包合物紫外光谱一致; TM208经包合后晶体衍射峰消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果显示形成包合物后一种新物相峰出现;TM208在形成包合物后溶解度增大了700倍;大鼠单剂量给予TM208混悬剂和TM208-HP-β-CD包合物后,TM208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1.31±0.22)和(2.84±1.23)μg·mL~(-1),T_(max)分别为(10.2±4.18)和(3.31±0.541)h。AUC_(0~4(?)h)分别为(42.5±11.5)和(67.7±20.I)μg·mL~(-1)·h。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包合后TM208达峰时间显著缩短,峰浓度显著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9.3%。结论:TM208制备成HP-β-CD包合物后,在水中溶解度极显著增加,体内吸收速度与程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5.
患儿男,6d,G4P1,40周,顺产。因生后呼吸急促在当地医院治疗,疗效不佳而来我院,途中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进行性加重,于入院前3min全身发绀,无反应,门诊接诊时呼吸、心跳停止,即行心肺复苏。呼吸、心跳恢复后转入NICU。体检:体温36.5℃。呼吸58次/min,心率130次/min,出生体重3300g,神清,口唇轻度发绀,鼻扇,轻度三凹征,右侧胸廓隆起,肋间隙增宽,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左肺可闻及细湿1罗音。X线胸片示右肋间隙增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诊断学教学改革新方法的效果。方法建立现代化诊断学模拟实验中心:检体诊断模拟实验室、器械诊断模拟实验室、实验诊断示教室的教学新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革后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与改革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现代化诊断学模拟实验中心,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37岁,右侧结核性胸膜炎。入院主症:咳嗽胸痛伴发热7天。体征:右肺第七后肋以下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示(2002年6月11日)右肺第五前肋以下呈外高内低一致性阴影,胸腔B超报:右侧胸腔肩胛线第七肋以下探及无回声区45mm,内见纤维素分隔,提示右侧胸腔积液,于2002年6月11日经B超定位,先后选了3个穿刺点,给予胸膜腔穿刺,共抽出草黄色积液70ml,随即给予胸膜腔注药地塞米松20mg,加服抗痨四联RHEZ,于2002年6月18日复查,胸片示:右肺肋膈角略钝,胸腔B超报告:双侧胸腔未见异常,嘱患者口服2RHEZ/4RH,7月11日、8月11日、11月30日分别复查B超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半个月,伴咳嗽、咳痰1周”于2004年12月5日就诊,1周前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胸闷加重。当地医院X线胸片示:肺部感染,心影增大,以左室为主,予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咳痰好转,胸闷气急无好转,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遂入我院,既往有嗜高度白酒史10余年,约500g/d,嗜烟10余年,约9支/d。  相似文献   
79.
患者,女,46岁。因胸骨后疼痛1个月左右来我院就诊。平时喜食辛辣食物。查体: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做纤维胃镜检查前查肝功、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稍增多。纤维胃镜检查示:据门齿25cm处,食管黏膜充血,见2处直径分别为0.8cm、0.5cm的浅表溃疡,表附淡黄薄苔,边界清楚,周边充血肿胀明显,触之易出血,无结节样增生,活检时组织脆易出血,其余食管黏膜血管纹清晰。胃部呈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镜下诊断:食管溃疡性质待查?慢性浅表性胃炎(2级)。在2处食管溃疡边缘分别取组织3块送病检,病理结果示:大量炎性细胞和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给予常规治疗半月,症状无好转,复查纤维胃镜检查食管溃疡周边充血肿胀减轻,溃疡大小等无改变。病理检查: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80.
赵慧萍  王浩 《医学教育探索》2005,(12):1821-1822
通脉颗粒是我院研制的中药新药第6类复方制剂,主要由当归、片姜黄、降香等药味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养血通脉的作用,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中当归、片姜黄、降香均含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为减少挥发油成分的损失,故将其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本实验采用超声法正交试验优选,以油利用率为优选指标,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前后挥发油的质量进行研究。1材料当归、片姜黄、降香购于天津市津祁药材供应站。β-环糊精(β-CD,质量分数≥98%),陕西省佳县生物化学工业公司产品。以上原辅料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