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7篇
  免费   1095篇
  国内免费   686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101篇
口腔科学   129篇
临床医学   2075篇
内科学   1982篇
皮肤病学   428篇
神经病学   371篇
特种医学   10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88篇
综合类   4726篇
预防医学   981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2061篇
  37篇
中国医学   1311篇
肿瘤学   781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933篇
  2012年   1144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996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894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1040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18F-FDG PET显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在长期发热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对 5 9例长期发热患者 (发热持续时间至少 3周 ,测 3次体温超过 38 3℃ )的18F FDG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18F FDGPET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 9例长期发热患者中有 8例PET显像示恶性淋巴瘤可能 ,最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 ,其中 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 ,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PET显像示长期发热的淋巴瘤患者其病变淋巴结可在正常范围内 (<1 0cm或在体内较深部位 )。对长期发热患者 ,18F FDGPET显像可初步筛查淋巴瘤及排除其他肿瘤 ,可为穿刺活组织检查提供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52.
18F-FDG PET显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3位,女性占第4位,近年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肝细胞癌(HCC)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其次为胆管细胞癌(CCC)等。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出现临床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影像学检查是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PET作为一种先进的功能影像学设备,在其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涉。  相似文献   
53.
白细胞介素-1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关系,研究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血浆IL-18,对36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ITP组血浆IL-18含量为(538.31±111.33)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含量为(489.44±49.07)pg/ml.IL-18含量与血小板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395,P<0.05).结论 ITP发病时患者血浆中的IL-18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L-18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白介素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目前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在肿瘤、感染、器官移植、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阶段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其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56.
20072226HIV-1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进展(综述)/陆丛笑(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李静,耿美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4).-239~241,254Tat蛋白是HIV-1基因组编码的6个调控蛋白中的一个重要调控蛋白,在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从Tat蛋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7.
医药动态     
依那西普对青少年RA患儿安全并且持续有效,血尿筛查降低膀胱癌病死率,使用Trepr066nil长期治疗可改善肺动脉高压,白介素2联合吡柔比星降低膀胱癌复发率,补充维生素K可有效预防骨丢失。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评价^18F-FDG hPET/CT代谢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1例结直肠癌术后临床可疑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采用GEHAWKEYE符合线路SPECT进行^18F-FDG显像,获得经X线衰减校正后的三维断层图像,由计算机完成各断层图像的融合,以目测法进行诊断分析,并与CT、病理学检查、临床随访作出的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18F-FDG hPET/CT代谢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93%(57/61),特异性为80%(16/20),阳性预测率为93%(57/61),阴性预测率为80%(16/20);而常规CT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7/55)、73%(19/26)、84%(37/44)、51%(19/37);^18F-FDG hPET/CT代谢显像共检出病灶126个,65例相同视野hPET/CT代谢显像与诊断CT常规影像检查复发转移病灶检出数分别为91个和46个。结论 ^18F-FDG h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CT;通过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可有效地对病变进行定性定位。  相似文献   
60.
白介素-Ⅱ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白介素-Ⅱ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恶性胸水患者,用白介素-Ⅱ胸腔灌注,观察治疗前后胸水的变化和副作用.结果5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26例,总临床有效率达82%,患者KPS评分平均提高10分以上,胸水性状明显改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及胸痛.结论白介素一Ⅱ胸腔灌注能有效控制恶性胸水,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