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4篇
  免费   1298篇
  国内免费   617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2044篇
口腔科学   188篇
临床医学   1270篇
内科学   2430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2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340篇
综合类   4867篇
预防医学   707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358篇
  10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770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1036篇
  2011年   1159篇
  2010年   1266篇
  2009年   1358篇
  2008年   1542篇
  2007年   1553篇
  2006年   1604篇
  2005年   1521篇
  2004年   1515篇
  2003年   1430篇
  2002年   1191篇
  2001年   985篇
  2000年   720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去年入冬以来,许多老人都出现了咳嗽、咯痰等症状。在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为COPD)的老年人明显增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
23.
布鲁氏菌病感染与免疫研究近况(续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 布氏菌在单核细胞内生存、繁殖和感染的可能因素 我们知道,布氏菌是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于机体的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内,在胞内生存、繁殖后才能发挥其在体内的致病作用。因此,将布氏菌能在胞内寄生能力视为其致病基础。3.1 不同血清对布氏菌调理及在胞内生存的作用血清对细菌调理吞噬作用的影响是肯定的,尤其  相似文献   
24.
刘红玲  王梅  殷秀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42-1943
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传染病,使传染病减少到最低限度,但副作用也大。因为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虽然是安全的,然而由于疫苗接种的目的是要让人体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要认真地进行鉴别并给予正确的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从感染病毒乳鼠脑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T-PCR和分子克隆技术将扩增到的G2糖蛋白基因插入含CMV启动子的pcDNA3.1/His质粒载体中,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用SDS-PAGE、Western-blot及IFIA方法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及特异性。结果证明获得正向插入的G2-pcDNA3.1/His重组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为56ku,与理论预期大小一致,并且可与汉坦病毒H8205株的腹水抗体起特异反应。表明构建的G2-pcDNA3.1/His重组质粒所表达的蛋白为中国汉坦病毒株特有,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具有抗原性,重组质粒可应用于汉坦病毒的DNA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26.
27.
28.
T辅助细胞在疫苗研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感染性疾病疫苗之关键挑战在于利用确定的抗原以刺激产生能引起保护作用的合适的免疫反应。肽类疫苗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意义在于,已知不同的多表位构成单一结构以诱导出所希望的免疫反应所表现出的灵活性。这一般比利用减毒的活疫苗要安全并且相对而言比制造亚单位疫苗要容易。然而,多肽疫苗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一方法在诱导遗传背景复杂的人群免疫反应方面受到限制,这与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多态性有关。因同样的理由,肽类免疫应答常因缺乏适当的辅助T淋巴细胞(HIL)而引导出不充分的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和抗体反应。另一个运用线性肽链结构的可能缺点是:为了引导出合适抗体反应,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簇对于激活静息的B细胞就成为必须因素。由WHC多肽性引起的问题可由运用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来解决。从麻疹病毒F蛋白(氨基酸288到302)中得到的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和鼠的确定结合在多种MHC分子上的辅助T细胞表位(v1EB,aa191-209)已被定性并且被用于能极大激发免疫应答的结构中,以克服单一限制型免疫应答的缺陷。合成的,非自然Pan DR表位(PADRE)具有退化的结合几种通常HLA—DR的能力,能以绝对效价和抗体反应质量两种形式来增强激发短肽链的免疫应答。另外,一些所谓的从流感病毒血凝素(HA)来的“不加区别的”T细胞表位,恶性疟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抗原和分枝杆菌蛋白被报道能激发广泛的免疫应答。为了不加区别地结合于几种同型和同种异型的MHCⅡ类分子,这些肽类应显示出部重叠MHC结合形式或应利用保存于配体中的固定位点和应缺失等位基因特异性固定残基,以防止结合于其它Ⅱ类分子。了解MHCⅡ类分子对肽链的不加区别及特异性识别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将为在疫苗设计中突破遗传限制的策略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骨肉瘤与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 ,探讨其生物学与抗肿瘤特性 .方法 以 50 0 g· L-1 聚乙二醇为融合剂 ,将 C3 h小鼠来源的 HGRPT基因缺陷型 LM9骨肉瘤细胞与脂多糖活化的小鼠 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 .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 ,再观察该融合瘤株的体内外生长特性 ,对小鼠的致瘤性以及抗肿瘤活性 .结果 该融合瘤株体外生长缓慢 ,对 C3 h小鼠无致瘤性 ,杂交瘤细胞细胞表达B7(70 .6% ) H- 2 Kb (53.4% ) ,融合疫苗保护的小鼠可获 1 0 0 %无瘤生存 (8/ 8)而 LM9和射线照射后的 L M9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 (0 / 8) ,皮下接种融合疫苗治疗的荷瘤小鼠可获得80 %无瘤生存 .结论 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骨肉瘤细胞可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对小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说明了细胞融合方法构建的肿瘤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美国FDA的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一致发现,与Aventis Pasteur公司现有的多糖疫苗Menomune(Ⅰ)相比,该公司的白喉类毒素结合脑膜炎球菌疫苗Menactra(Ⅱ)在年龄11至55岁的人群中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前者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