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1篇
  免费   2620篇
  国内免费   1641篇
耳鼻咽喉   550篇
儿科学   331篇
妇产科学   270篇
基础医学   887篇
口腔科学   1135篇
临床医学   3075篇
内科学   1541篇
皮肤病学   239篇
神经病学   647篇
特种医学   14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1923篇
综合类   10068篇
预防医学   3707篇
眼科学   202篇
药学   6300篇
  71篇
中国医学   8250篇
肿瘤学   496篇
  2024年   459篇
  2023年   1271篇
  2022年   1051篇
  2021年   971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783篇
  2018年   431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661篇
  2015年   978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1686篇
  2012年   2886篇
  2011年   2974篇
  2010年   2898篇
  2009年   2381篇
  2008年   2510篇
  2007年   2037篇
  2006年   1899篇
  2005年   1846篇
  2004年   1495篇
  2003年   1244篇
  2002年   957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664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606篇
  1995年   612篇
  1994年   499篇
  1993年   439篇
  1992年   376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报告的书写和严格实验考核制度等几方面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2.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主办、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创伤骨科新进展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7月7~9日在桂林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组长、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和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曾炳芳教授任大会主席。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裴国献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和创伤骨科学组30多位委员及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科医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3.
34.
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开展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加强基础研究是神经外科学等多学科的重大课题。本实验发现人参皂苷Rh2(简称Rh2)能显著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简称SHG44)的生长。实验结果为Rh2作为新药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与美国佛罗里达坦帕总院将于2006年6月1~4日在上海举办第五届创伤骨科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暨研讨会。届时邀请顾玉东院士、戴克戎院士、曾炳芳院长等国内及美国佛罗里达坦帕总院名骨科专家Thomas Dipasquale就创伤骨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国际创伤骨科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进行交互式授课。  相似文献   
36.
第17届中韩日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于2006年5月25至27日在韩国济州岛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的王生教授作为第17届中韩日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的中方主席主持了这次活动。参加大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代表共有两百多人,其中中方代表6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卫生研究和防治单位。  相似文献   
3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现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 2 0世纪 70年代新制订了心肌梗死 (MI)的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三项中有二项就可诊断 :①典型的症状 (如胸部不适 ) ;②酶活性增高 ;③典型心电图(ECG)改变。此标准简单明了 ,很快被全球应用。此标准提出至今已近 30年 ,在诊断技术上此后有很大变化 ,尤其是酶学测定 ,例如 :谷草转氨酶、α 羟丁酸脱氢酶、γ转酰基磷酸转肽酶、丙酮脱氨酶等既不敏感、又不特异 ,已废弃不用。当时提出的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动态变化 ,但随后发现前两者的同工酶 (MB)的诊断价值比总…  相似文献   
3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没有本病的确切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发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临床上多数患者得不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差。本文主要介绍M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及发病机制等发病学研究进展,并比较国内外资料分析中国人MM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GM6001的玻璃体代谢及视网膜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人工合成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在玻璃体中的代谢及其眼内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成年的青紫蓝兔16只,随机分成4组,右眼分别玻璃体房注射GM6001各0.05mL(A组100μmol、B组75μmol、C组50μmol和D组25μmol)。左眼分别注射PBS0.05mL作为对照。各组术后不同时间取玻璃体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其中GM6001的浓度。术前术后进行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最后处死动物对视网膜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的检查。结果:术后前3d,玻璃体房GM6001浓度下降迅速,而后保持缓慢降低至术后28d完全清除。术后裂隙灯、间接检眼镜、ERG检查、视网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均未发现异常改变。结论:GM6001在玻璃体房注射对视网膜是安全的。GM6001在单次玻璃体房注射后2wk可维持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40.
2006年4月14~15日,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讲师团一行8人在组长、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满宜教授,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曾炳芳教授带领下,赴青海省西宁市进行创伤骨科基础理论演讲。此次活动是2005年11月第七届学组换届会议上讨论决定的2006年学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所有讲师团成员的食、宿行费用全部由学组自行筹措解决,不给当地学会增加负担。青海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青海大学第一医院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组织了青海全省各地、市、县的近160名骨科医生和学术骨干参加了学习。讲师团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