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将克隆到的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5aG)的糖蛋白基因重组到痘苗病毒TK区,并在痘苗病毒P11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了狂犬-痘苗重组病毒(VVaG)。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染证明,重组病毒VVaG能良好地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其分子量约为6600。用VVaG免疫小鼠,7d便可诱生较高的狂犬病毒中和抗体,21d达4169,并能100%保护狂犬病毒本毒株和国际标准攻击毒(CVS)的致死量攻击。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示踪剂,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形态学领域.它以其自我复制、跨突触、特异性传递的三大优势大大促进了神经功能解剖学的发展.随着与基因重组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已延伸出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PRV株型,本文即对目前使用的一些毒株及其特点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retrobeads(Red)等量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3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另外将rAAV2/9-EF1α-DIO-oRVG(19G)、rAAV2/9-EF1α-DIO-NLS-mCherry-P2A-TVA-T2A-RVG、rAAV2/9-CaMKIIα-Cre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2周后将RV-EnvA-ΔG-EGFP注射到相同部位,1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比较三种策略标记到ACC上游传入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retrobeads标记到的核团最多,但无法标记神经元形态及树突结构;RV标记到的核团数量次之,胞体及树突结构标记完整,而且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树突棘;rAAV2-retro标记到的核团最少,能标记到树突,但无法标记树突棘。三者在内侧眶皮层...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防治狂犬病毒感染的小鼠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鼠试验干扰素防治狂犬病毒 (CVS)感染的作用 ,结果表明 ,小鼠在感染CVS前 2周开始使用干扰素 ,可获得 5 0 %左右的保护率 ,而在感染CVS后使用干扰素却无保护作用。干扰素与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可获得比两者单独使用更佳的保护效果 ,疫苗效力可提高 5倍以上。 5× 10 3IU剂量组与 5× 10 2 IU剂量组干扰素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1例     
患儿,男性,8岁。因发热3d,恐惧3h于2002年8月3日入院。患儿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8.5℃之间,偶伴头痛、乏力、周身不适。曾到当地诊所就诊,拟诊为感冒给予先锋必治疗3d(剂量不祥),但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体温仍在38.5℃左右。入院前3h在家中看电视时突然出现恐惧,对声音敏感,且逐渐加重。无呕吐、腹痛、腹  相似文献   
17.
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携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人体后,病毒通过唾液经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引发感染。狂犬病迄今为止是人类病死率中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我国1998年后狂犬病发病人数开始持续快速回升,形成第3次高峰。义乌市在1980—1986年共发生16例狂犬病例,全部死亡。2005年6月又发生1例狂犬病病例。由于义乌市的小商品经济的发达,外来流动人口急增,且超过了本地人口,造成治安形势的严峻,本地居民热衷于养看家犬,每年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犬伤病人约1万人,且有增多的趋势。因此,义乌市预防狂犬病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2001~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2001~2005年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间接荧光法测狂犬病毒IgG。[结果]2001~2005年上海市人狂犬病发病仍处于较低水平,共发生内源性病例3例,较前5年(1996~2000年)总计8例下降62.5%,发生外源性病例6例。2001~2005年报告的9例狂犬病病例平均潜伏期84.7 d,平均病程3.6 d,其中88.9%未经任何医疗预防处理。288例可疑犬咬伤者经及时全程医疗预防处理后,均未发病。[结论]严格的犬类管理、及时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可以预防狂犬病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毒TaqMan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检测狂犬病毒(RV)核蛋白(N)基因片段的TaqMan 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RVN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优化检测体系中引物与探针的浓度;以体外转录的RV完整的N基因RNA作为定量分析模型;考核检测体系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初步用于RV的检测。结果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浓度分别为0.6μmol/L和0.2μmol/L,可检测到2700个RNA拷贝数,较传统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提高了10倍;同一样品Ct值重复检测5次,变异系数均〈5%,表明检测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所建立的检测体系,绘制了以模板拷贝数为分析指标的RV定量检测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内保存毒株的检测结果显示TaqMan PCR检测比普通PCR检测更快捷、敏感。结论所建立的RV TaqMan PCR可以用于RV的实验室检测,并且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更灵敏、特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宠物饲养日渐普遍致动物伤人的机率大增,这就容易感染狂犬病病毒,引发狂犬病。狂犬病起病急、病程短,其死亡率几乎100%。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伤后使用狂犬疫苗接种。为了解其免疫效果,接种后抽静脉血分离血清,以ELESA法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