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2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某氯乙烯生产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氯乙烯对相关企业生产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 为生产企业改进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对某氯乙烯生产企业的6个工段的在岗职工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 主要采用B超检查受检者肝脏,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体检各指标异常检出率以脂肪肝为最高, 达60 93%, X射线胸透异常检出率最低, 为0 93%。不同工段的职工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 =12 31,P<0 05); 各年龄组间脂肪肝检出率差异亦具有显著性(χ2=9 73,P<0 05), 且有随年龄增长检出率上升的趋势。提示, 氯乙烯可致作业人员肝损害, 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 加强车间空气监测和健康监护, 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2.
近日,杨女士全身多处发痒,皮肤上多处出现了红点,是典型的过敏症状,偶尔还会觉得头晕目眩。到医院以后,医生确认是过敏问题,给了她抗过敏药。可服药以后,收效不大,皮肤依然发痒。无奈只好要求医院给做过敏源测试,经过检测,确认是接触四氯乙烯中毒而引发的湿疹,并伴有轻度中枢神经过敏。那么,这四氯乙烯是从哪儿来的呢?杨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53.
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脏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脏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肝B超检查异常或丙氨酸转氨酶(ALT)≥40U作为肝损伤指标,结合历年体检资料,对遗传因素(氯乙烯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氯乙烯作业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多元Logistic分析和秩和检验显示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型、饮酒与氯乙烯作业工人肝功能损伤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日均氯乙烯吸入量与肝功能ALT值成正相关.结论 氯乙烯工人肝功能损伤情况受遗传、生活习惯、氯乙烯作业综合影响,对氯乙烯工人的健康监护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54.
杨雪莹  刘静 《职业与健康》2013,(24):3354-3355,3358
氯乙烯对暴露人群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氯乙烯急性中毒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氯乙烯主要是对肝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危害,并引起肢端溶骨症。氯乙烯接触限值各国也不相同,目前,我国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30mg/m3,我国2002规定的氯乙烯生物接触限值为工作周末的班末尿中三氯乙酸0.3mmol/L(50mg/L)。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检测氯乙烯(VCM)对大鼠肝脏细胞P16、CCND1和CDK4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从细胞周期调控角度,探讨VCM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5、25、125mg/kg氯乙烯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隔日染毒,每周3次,连续6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肝脏细胞P16、CCND1和CDK4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氯乙烯对大鼠肝脏细胞CCND1和CDK4基因mRNA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且125 mg/kg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CM对大鼠肝脏细胞周期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下调CCND1和CDK4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肝血管内皮肉瘤行原位肝移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宁  臧运金  陈新国  吴凤东  王毅  朱晓丹 《武警医学》2009,20(11):1036-1037
肝血管内皮肉瘤( Hemangio-endotheliosarcoma of liver)临床极为罕见,发病率为0.14/100万~0.25/100万[1],发现后病情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等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国内肝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院2006年7月6日尝试对1例已行肿瘤切除手术后肝内复发的肝血管内皮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57.
采用放免法测定氯乙烯作业工人血清、尿液β2 微球蛋白 (β2 MG)含量。结果显示 ,接触组较对照组尿 β2 MG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8.
气相色谱法测定气空中的氯乙烯已有较完善的方法,但本区还未见应用。我们根据现有条件,将原方法的色谱柱由4mm×2m的不锈钢柱改为3mm×2m的不锈钢柱;6201担体改为性能接近的ChromosorbP(AW-DMCS)担体,对分析条件重新进行了选择试验,并对现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9.
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将职业性接触氯乙烯 (vinylchloride ,VC)所致的肝血管肉瘤列入职业病名单。但至今国内仅见 2例报告[1,2 ] 。现将经天津市职业病诊断组鉴定确认的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 ,5 8岁 ,氯乙烯聚合工 ,工龄 38年 ,1998年退休 ,工作中主要接触氯乙烯 ,生产环境空气中氯乙烯浓度为 0~6 92mg/m3 。患者不吸烟 ,偶饮酒 (约 5 0ml)。患者 1970年体检时发现肝、脾肿大 ,无其他不适 ;1987年体检 :B超示肝大1.5cm ,脂肪肝 ;1991年体检 :B超示脂肪肝 ,脾厚 4 .0cm ,HBsAg阴性 ,肝功能正常。患者于 …  相似文献   
60.
氯乙烯所致肢端溶骨症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8名接触氯乙烯的工人进行体检时,拍双手指骨片,发现8例肢端溶骨症,其X线表现,指骨粗隆肥大、囊样变、骨质疏松空泡样吸收,使指骨粗隆边缘缺损及及骨折线,骨损害的发生和程度与工龄和车间氯乙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