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892篇
内科学   24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4篇
  6篇
中国医学   25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并经检查确诊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2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天2次,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不明显(P〉0.05),观察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患者6MWT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等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7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卧床休息、吸氧、低盐饮食,根据病情运用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78例分期辨证,阳虚水泛:益气强心,温阳利水,麦冬门、五味子各12g,人参9g,茯苓20g,桑白皮15g,北五加皮、桂枝各6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气虚血瘀:强心利水,益气活血,麦冬门、五味子各12g,人参9g,三七粉3g,当归10g,珍珠粉0.3g,炙甘草5g,茯苓、丹参各20g,泽兰12g,生黄芪30g,赤芍15g;气阴两虚:活血通络,益气滋阴,麦冬门、五味子各12g,人参9g,炒酸枣仁15g,炙甘草、黄芪、茯苓各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分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6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38%;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19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针对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与参考。方法:通过设定系列检索策略与筛选标准,在Web of Science、Pub Med、Ovid三大检索平台与Elsevier、Medline两大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各个研究的结果、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概率,按照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土地混合利用度(63%)、街道连通性(60%)、步行指数(50%)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获取了有力的证据,可及性(42%)获取了可能的证据。建成环境的测量,主观测量的检出率为38%,客观检出率为24%。结论:土地混合利用度、街道连通性、步行指数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存在相关,可及性作为一个可能的证据还需要深入研究证实,其它建成环境特征则与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34.
陈红 《家庭用药》2020,(5):34-35
我们曾做过一些关于温和步行的研究。在我们摸索的温和步行中,要求志愿者的步行时速为2.5~3千米/小时,采取步伐相对较大而频率相对较慢的方式步行,每分钟大约走80步,依据个体身高不同,每步跨越50~65厘米,步行运动的代谢当量为2-2.5梅脱,通俗地说就是饭后放松散步的速度。散步速度虽然慢,但以这样的速度散步30~40分钟,就可在很多人中观察到血压、心率开始下降,50~60分钟后可以出现明确的血压与心率的下降,而如果散步是在阳光下进行,血压下降幅度就更加明显。我们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在阳光下步行时,体内可以产生一种叫0-内啡肽的物质。P-内啡肽的作用与吗啡相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镇静和放松,并有轻度的扩血管与辅助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测定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E/A比值、C反应蛋白(CRP)水平、6min步行距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YHA分级、E/A、CRP值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儿童踝关节背屈在步行中后期完成足廓清动作的重要性分析。方法将100例存在异常步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作为治疗组给予加强摆动相中后期踝关节背屈活动的康复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果特别加强踝关节背屈训练组步行时足廓清动作显著改善,异常步态明显纠正。结论踝关节背屈对步行中后期完成足廓清动作进而纠正异常步行姿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改善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生活质量和6 min步行距离,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距离试验在鉴别肺高血压血流动力学类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64例心功能Ⅱ~Ⅲ级初诊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高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右心功能状况分为A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62例)、B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58例)、C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44例),主要分析指标为6 min步行距离及运动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A组、B组和C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97±112)、( 299±63)和(294±111)m,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6 min步行距离明显减少;但单独6 min步行距离检查不能区分血流动力学类型.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作为观察组。结果康复训练前观察两组患者FAC、FMA、ADL评分以及辅助步行、独立步行人数所占比例均无差异,P>0.05;而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辅助步行、独立步行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FAC、FM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效果显著,极大的促进了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步行训练防治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骨量丢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0d。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TRACP5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TRACP5b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及2个月后,2组患者的腰4椎体、腰1-腰4椎体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组内和组间比较,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2个月后,2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全部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1、2个月后,BALP、25(OH)D、血钙、血磷、ALP 5个指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步行训练能减轻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股骨颈和股骨全部骨密度下降的程度,但对损伤平面以下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