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6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35篇
内科学   42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24篇
预防医学   348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39篇
  2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传播规律,并对灭蚊、病例隔离等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 根据登革热疾病的自然史建立登革热暴发流行的SEIR模型。收集201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暴发疫情数据,将模型与之拟合,利用χ2检验评价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疫情数据的拟合优度,获得模型关键参数。应用模型模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社区暴发疫情,并对无干预、灭蚊、隔离、灭蚊+隔离状态下的疫情发展趋势及不同防控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寻找最优防控方案。 结果 通过模型模拟,在10 000人的社区中输入1例感染登革II型病毒病例,未干预状态下,登革热疫情发展很快,发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疫情持续超过100 d,超过450人发病。采取隔离措施后,疫情控制效果不明显。采取灭蚊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采取灭蚊+隔离综合措施的效果和采取单项灭蚊措施效果无差别,越早采取灭蚊措施效果越好。 结论 在登革热的暴发疫情处置中,灭蚊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一旦疫情在人群中形成传播,隔离并不能达到阻断传染源的目的 ,只能作为疫情控制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1起企业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探讨发病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供病因线索;采集病例和厨师肛拭子以及可疑食品和外环境样本,进行RT-PCR病毒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鉴定病毒基因型别.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20例,罹患率为40.8%(20/49),症状以腹泻、呕吐、恶心为主,多为轻型病例.男女罹患率分别为34.48%、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P=0.28).经RT-PCR检测,12份病例及10份厨工肛试子标本均检出GⅡ诺如病毒.回顾性分析显示,4月11日午餐为可疑暴露因素(RR =5.5,95%CI:1.37~22.05).结论 该起疫情是1起诺如病毒Ⅱ型隐性感染食品从业人员污染食品或食品容器引起的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93.
网络规模迭加法是一种在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间接估计人群规模的方法,由于不需要接触目标人群,在估计隐藏人群规模时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本文从传统的网络规模迭加法及其进展及与新的调查技术结合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南岸区1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探索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内收集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8年重庆市南岸区累计报告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及暴发疫情14起,占全区事件发生总数的63.64%。累计报告发病268例,平均罹患率为2.19%;疫情发生时间主要在11月份(6起);幼儿园报告疫情起数最多(7起),其次是小学(5起);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80 d;14起疫情均由诺如病毒GⅡ型基因组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以人传人为主。  结论  学校是诺如病毒疫情发生高发场所,需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呕吐、腹泻症状监测,督促学校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索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对于界定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的作用,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9年8月广东省某中学发生肺结核疫情的高二年级与同期该校高一入学新生体检PPD试验结果,共1 553名学生,并评估高二年级学生PPD试验流行病学分布与肺结核病例分布之间的潜在关联。  结果  高二年级结核病疫情共确诊学生患者29例,其中7例病原学阳性,且菌株MIRU-VNTR基因分型相同。高一年级学生人群中PPD强阳性率为0.1%,PPD阳性率为34.3%;高二年级学生人群PPD强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5.9%,52.0%,高二年级均高于高一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71,49.90,P值均<0.01)。在教学楼分布方面,疫情发源、病例集中的教学楼一层学生PPD强阳性率为19.4%,远高于教学楼其他楼层,PPD强阳性率逐楼层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1,P<0.01);各楼层的PPD强阳人数与学生病例数量呈正相关(r=0.99,P<0.01)。在宿舍楼层分布方面,病例所在的宿舍楼层学生人群PPD强阳性率、阳性率明显大于无病例的楼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4,64.9,P值均 < 0.01);各宿舍楼层PPD强阳人数、阳性人数与各层肺结核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0.56,P值均 < 0.05)。  结论  PPD强阳性率可以良好地反映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人群结核杆菌感染和疫情扩散的情况,建议作为考量扩大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南宁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9年间南宁市报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9年南宁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04起,每年3—6月和9—10月是疫情高发期,城区报告疫情起数较多,占61.54%,但县区罹患率较高,为4.56%,91.35%的暴发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病例以3~4岁儿童为主,占65.33%,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为主,分别占42.86%和32.47%。62.50%疫情为疾控机构通过疫情网检测发现,疫情发现时长中位数为12 d,疫情流行时长中位数为12 d,疫情罹患率中位数为4.93%。结论 近3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起数有下降趋势,托幼机构一直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重点场所。落实托幼机构保健医生的配备,加强托幼机构尤其是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实现早发现早处置早停课,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7.
舒畅  石鑫  冷焱  许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880-1882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2017—2020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监测年度黑龙江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9起,累计报告发病数1 028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月份和4月份报告最多,占96.55%;场所分布主要以中小学校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3.10%;暴发疫情规模以10~29例居多,占暴发疫情总数的65.52%;病原学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流行株由A型(H3)转变为A型(新甲H1),之后又为A型(H3)和B型(Victoria)共同流行。结论 黑龙江省流感暴发疫情冬春季高发,集中在中小学校,流感优势株变换频繁,应做好监测并及时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河南省餐饮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河南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南省2016—2020年共报告发生在餐饮单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占同时期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数的57.44%,发病2577人,占发病总人数的73.37%,死亡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4.29%。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100起,占总事件数的44.64%。在查明原因的事件中,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因素,占总事件数的19.64%;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事件数量最多,占总事件数的27.33%。结论 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重点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管,建立健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多部门沟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9.
某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87年12月至1988年3月对某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部队共发病10例,其中甲肝9例,乙肝1例;9例甲肝中,5例散在发生于5个连队,其余4例为1个连队暴发所致。结果表明:该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以甲肝为主,多以散发形式出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部队内小暴发,而无续发病例。这些特征与该人群抗-HAV流行率达80%以上,已具有免疫屏障作用有关。当前,部队对甲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0.
风疹多见于儿童,成人或青年人发病者较少.2000年4月,安徽财贸学院大学生中发生了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在短时期内疫情得到控制,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