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37篇
  免费   4663篇
  国内免费   3185篇
耳鼻咽喉   259篇
儿科学   506篇
妇产科学   665篇
基础医学   3022篇
口腔科学   1749篇
临床医学   11966篇
内科学   10438篇
皮肤病学   356篇
神经病学   1431篇
特种医学   27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4005篇
综合类   28450篇
预防医学   8316篇
眼科学   605篇
药学   12860篇
  410篇
中国医学   7382篇
肿瘤学   2167篇
  2024年   635篇
  2023年   2215篇
  2022年   2036篇
  2021年   2338篇
  2020年   2389篇
  2019年   2565篇
  2018年   1455篇
  2017年   2078篇
  2016年   2322篇
  2015年   2960篇
  2014年   4818篇
  2013年   4658篇
  2012年   6453篇
  2011年   6417篇
  2010年   6032篇
  2009年   5484篇
  2008年   5784篇
  2007年   5121篇
  2006年   4785篇
  2005年   4833篇
  2004年   3518篇
  2003年   3063篇
  2002年   2443篇
  2001年   2115篇
  2000年   1553篇
  1999年   1369篇
  1998年   1041篇
  1997年   1073篇
  1996年   1138篇
  1995年   1088篇
  1994年   856篇
  1993年   572篇
  1992年   555篇
  1991年   464篇
  1990年   423篇
  1989年   380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罗慰慈,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呼吸病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50年,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协和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63.
电子病历是现代医疗系统电子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规范、快捷、资料完整、易保存、易检索等优势。但也存在弊端,本文针对眼科的专业特点,分析了电子病历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眼科的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道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房异构一例。孕妇孕24周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左位心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右心室双出口、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双侧上腔静脉、心下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胃泡位于腹腔右侧、中位肝、可疑无脾、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左侧、双侧支气管呈右侧支气管对称形态,综合考虑右房异构可能。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脾脏发育不良、右房异构。右房异构常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因此产前超声发现复杂心血管畸形时,应警惕右房异构的可能。右房异构病死率极高,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征性表现,不易诊断,其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成为多年以来医学界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一座顽固的堡垒。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国外已超过胃癌位居肿瘤死亡人数的第4位,在我国居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胰腺癌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10%[2];故胰腺癌发  相似文献   
66.
微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在人类及动物的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R-141是miR-200家族的成员,通过与不同的靶点结合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来调节生理及病理条件下一系列的生物学进程,尤其是早期胚胎着床、正常妊娠、血管形成及肿瘤等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因此,miR-141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新型的血浆标志物对疾病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67.
翁棉伟  陈一斌 《新中医》2019,51(1):254-256
<正>五更泻是以黎明前肠鸣而痛,或脐下作痛,泻去则安为主证的病症,其特点在于每天清晨必然发作腹痛泄泻,且多伴见肢凉喜暖,腹部觉冷,脉象多沉。历代医家多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积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又称其为肾泻,如张景岳《景岳全书》即有:"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目前,中医内科学也将五更泻与泄泻肾阳虚衰证划同,治疗主以四神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分析,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患者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营养风险概率分别为41%、36%、9%,且不同性别、病症发生风险的情况也不同。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加强营养风险筛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微RNA-26b和Unc-51自噬激活激酶-2(ULK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院结肠癌患者150例,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i R-26b和ULK2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mi R-26b、ULK2 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评分、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P<0.01);mi R-26b、ULK2蛋白表达与TMN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明显,且TMN分期越高、病理学分期越高、有复发、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mi R-26b、 ULK2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P<0.01);mi R-26b、ULK2阳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mi R-26b、ULK2阴性组(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mi R-26b、ULK2表达降低;mi R-26b、ULK2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Mi R-26b、ULK2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双色球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一组采用心血管造影检查,另一组则采用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6.01±1.61) mm、(4.12±2.12) mm,心血管造影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5.37±2.32) mm、(3.16±1.24) mm,检查结果要明显大于心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术前筛选与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更加明显,且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则对确定病变的直径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