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8篇
  免费   2643篇
  国内免费   2198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242篇
妇产科学   323篇
基础医学   1959篇
口腔科学   1462篇
临床医学   5139篇
内科学   2586篇
皮肤病学   212篇
神经病学   1061篇
特种医学   13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185篇
综合类   11143篇
预防医学   3535篇
眼科学   415篇
药学   6332篇
  117篇
中国医学   2951篇
肿瘤学   1923篇
  2024年   374篇
  2023年   1294篇
  2022年   1113篇
  2021年   1417篇
  2020年   1364篇
  2019年   1415篇
  2018年   756篇
  2017年   1184篇
  2016年   1319篇
  2015年   1506篇
  2014年   1960篇
  2013年   2008篇
  2012年   2599篇
  2011年   2529篇
  2010年   2263篇
  2009年   2225篇
  2008年   2213篇
  2007年   1922篇
  2006年   1663篇
  2005年   1672篇
  2004年   1421篇
  2003年   1227篇
  2002年   1024篇
  2001年   968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73篇
  1998年   543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536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60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81.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67-2871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82.
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C1检测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对488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于术前24h用1%美兰1.0~2.0mL注射于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术中显示蓝染淋巴结,采用RT-PCR法测定临床蓝染淋巴结中的MUC1。 结果:蓝染淋巴结显示率甲状腺癌为93%,良性病例为0。研究组80个蓝染淋巴结中发现有MUC1mRNA表达的为95%,与病理诊断率(86%)相比有提高(P<0.05);良性病变(阴性对照组)淋巴结均不存在MUC1mRNA的表达;阳性对照组的癌转移性淋巴结均存在MUC1mRNA的表达。结论:MUC1较病理检查敏感,PCR产物点杂交进一步证实MUC1作为PCR标志物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法 (一步法 )检测骨髓中CK19mRNA表达。结果  10 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CK19mR NA表达阳性率 5 6.9%。骨髓CK19mRNA表达率随乳腺癌肿块增大而增高 ;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高 ;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高。但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亦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某些临床病理学因素有关。癌细胞播散无固定模式 ,早期乳腺癌亦可发生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应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全身转移情况 ,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4.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岗  邵玉蓝  张云  蔡宝昌 《中草药》2009,40(4):663-666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对其研究已渐成显学.该技术是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
胡力进 《中外医疗》2009,28(3):128-129
推进科学发展,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主旋律和时代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一目标,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因此,卫生系统党建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关系到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整个经济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当前,如何在卫生系统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哪些努力,是卫生基层党建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6.
奥运志愿者精神是北京奥运会的宝贵精神遗产。充分发挥奥运志愿者精神的社会教育作用,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激发其创新能力;同时,奥运志愿者精神也是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组方的中药清肺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将7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组加用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组方的中药清肺汤口服,疗程6天,分别对两组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进行比较,进行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45例,痊愈3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愈显率95.56%,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25例,痊愈17例,显效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72.00%,总有效率96.00%;经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退热、咳嗽、喘促、肺部音消失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珊瑚人工骨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加与不加S9mix条件下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系统条件下,可吸收性珊瑚人工骨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90.
甲醛对小鼠致突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甲醛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昆明种小鼠 5 0只 (雌雄各半 ) ,随机分为 3个剂量组 :甲醛高剂量组 (2 0 0 0mg/kg·bw)、中剂量组 (2 0 0mg/kg·bw)、低剂量组 (0 2 0mg/kg·bw) ,1个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 )和 1个阳性对照组 (环磷酰胺 5 0mg/kg) ,采用腹腔注射染毒 ,每天 1次 ,连续 5d。于第六天处死雌性小鼠进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于第三十五天处死雄性小鼠进行精子畸形试验 ,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微核及畸形精子数。结果 甲醛中、高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 ,同时低、中、高剂量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甲醛对小鼠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