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4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190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致使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加强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扑杀阳性牛是控制牛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经典的牛布氏杆菌病监测实验室方法有SAT、RBT、BPAT、CF等,  相似文献   
22.
吉林省是布病的老疫区,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高发期80年代的控制期,进入90年代后布病疫情出现反复,特别是近几年来,布病疫情在一部分地区蔓延极快。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控制疫情的发展,现将2005年吉林省布病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拟取代目前我国人用皮上划痕布氏菌活疫苗。方法对菌种进行了全面检定合格后,进行菌苗制备及实验室动物毒理、药效学方面的系列研究包括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全身过敏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用细胞免疫诊断制剂布氏菌素对皮内免疫12周的豚鼠做背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小鼠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最大耐受量为10亿个菌,用布氏菌素注射足底,可引起明显迟发型变态反应。局部刺激试验只有注射10亿菌的部位会在48h后化脓,但在1-2周内可自愈。全身过敏试验,皮内免疫布氏菌疫苗组及阴性对照组对豚鼠进行攻击后,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而阳性对照组豚鼠全部死亡。毒性试验,布氏活疫苗皮内免疫组与盐水对照组经6周和12周后各项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理改变,免疫12周后对豚鼠骨髓造血细胞亦无影响,对皮内免疫12周的豚鼠做背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4-48h结果为阳性。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布氏菌活疫苗用皮内注射的途径进行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睾丸痛、肝脾肿大为特点,对人体的危害严重。现将3例布病患者的诊治情况整理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24例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案例。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以上24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如果要解除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的痛苦,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全面性的护理工作。全面护理的范围包括:常规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教育宣传这4个方面的护理。其中对症护理又包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非疼痛期的护理这4个方面。护理人员只有做好以上的护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帮助医师做好治疗工作、帮助患者减轻治疗期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6.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是以发热症状为主的人畜生共患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布氏杆菌病的传染原常见于羊、牛、猪,笔者发现一例幼儿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传染原为犬,为罕见病例,现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脊柱结核并伴有布氏杆菌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204例脊柱结核患者(68例伴有布氏杆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共有59例患者随访,中途失访者有9例,依据骨结核病的病灶治愈标准,还有布氏杆菌痛血清免疫学的检测指标,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8个月;对照组为5~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法,可以使疗程进一步缩短,进一步促进愈合,而且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有效、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布氏菌病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大等,易转变为慢性,复发率高。自90年代初,该病疫情回升势头愈演愈烈,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和流行,且病程不典型,病情较重,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加强对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也是护理人员的需要迫切认识和解决的工作任务。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在我科住院的108名布病病人进行调查,研究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2例罕见的输入性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HAT)病例治疗后进行随访研究,评判治疗效果,从而为输入性锥虫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例输入性罗德西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11、25个月以及1例输入性冈比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8、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和血液中锥鞭毛体,比较治疗时、治疗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根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治疗效果和预后评判。结果 罗德西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后第1、3、11、25个月,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4、2个/μL;冈比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后第1、3、8、12个月,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6、4、3个/μL。2例病例在随访中均未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查见锥鞭毛体。结论 经过规范治疗,2例输入性锥虫病病例恢复良好,没有复发迹象。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野生和繁殖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与童虫在体外共培养,16~1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东方田鼠血清或脾细胞对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36%土4.00%(野生鼠)和64.39%±5.86%(繁殖鼠)、66.02%±1.40%(野生鼠)和66.38%±2.18%(繁殖鼠);东方田鼠血清加脾细胞的童虫校正死亡率为76.68%±6.27%(野生鼠)和79.03%±8.00%(繁殖鼠),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或脾细胞的校正死亡率;野生鼠和繁殖鼠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东方田鼠血清和脾细胞均具有体外杀童虫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杀伤作用,且野生鼠与繁殖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