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72篇
  免费   5571篇
  国内免费   2650篇
耳鼻咽喉   657篇
儿科学   673篇
妇产科学   1051篇
基础医学   3882篇
口腔科学   1271篇
临床医学   13702篇
内科学   8309篇
皮肤病学   530篇
神经病学   1883篇
特种医学   27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7304篇
综合类   28212篇
预防医学   12501篇
眼科学   1839篇
药学   12411篇
  184篇
中国医学   10583篇
肿瘤学   1408篇
  2024年   974篇
  2023年   3351篇
  2022年   2758篇
  2021年   3432篇
  2020年   3290篇
  2019年   3197篇
  2018年   1599篇
  2017年   2598篇
  2016年   2965篇
  2015年   3518篇
  2014年   5413篇
  2013年   5190篇
  2012年   6894篇
  2011年   6709篇
  2010年   6298篇
  2009年   5805篇
  2008年   6936篇
  2007年   5773篇
  2006年   5177篇
  2005年   5950篇
  2004年   3563篇
  2003年   3133篇
  2002年   2414篇
  2001年   2169篇
  2000年   1759篇
  1999年   1392篇
  1998年   1249篇
  1997年   1060篇
  1996年   933篇
  1995年   772篇
  1994年   699篇
  1993年   450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300篇
  1989年   288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目的:验证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次1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共4周;针刺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一共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PSQI量表和ISI量表得分。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中针刺组PSQI和ISI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2、4周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和ISI量表得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能显著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的检查结果计算PNI,探讨PNI与患者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平均PNI为45.8±11.9,随访期间死亡12例,PNI高的患者死亡率低于PNI低的患者,且PNI高的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NI低的患者(P<0.05)。脉管癌栓(P=0.04)、PNI(P=0.014)、肿瘤浸润深度(P=0.08)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高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低,PNI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改良Crain分型联合残端评分方法指导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保残方案设计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保残组(n=26)与联合理念设计组(n=2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3个月隧道扩大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联合理念设计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保残组,保残之后移植物游离面积明显小于传统保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理念设计组的股骨隧道扩大发生率、胫骨隧道扩大发生率均少于传统保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传统保残组独眼畸形症发生率多于联合理念设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rain分型联合残端评分方法指导保残方案设计,可以减少术后独眼畸形症、隧道扩大的出现,并可增加宿主组织与移植物接触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5.
李也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31-131,134
目的:讨论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60例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麻醉前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中有0例患者为3级,有4例患者为2级,有40例患者为1级,有36例患者为0级.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为3级,有10例患者为2级,有38例患者为1级,有24例患者为0级.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为122.02±4.53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34.28±6.71mmHg,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舒张压为71.43±2.16mmHg,对照组的舒张压为81.55±4.21mmHg,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心率为83.28±1.32次/分钟,对照组的心率为88.81±3.54次/分钟,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中使用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苏醒期躁动,降低血压,减少心率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孕前优生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针对异常群体进行及早干预以预防发生妊娠期相关疾病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如皋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收的行孕前优生健康体检女性1000例,受检者均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00例受检者中,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异常20例(2.00%),其中包括甲亢10例(1.00%)、甲减4例(0.40%)、亚甲亢3例(0.30%)、亚甲减3例(0.30%);甲状腺功能异常率随着受检者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龄段异常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进行孕前优生的健康检查中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具有重要作用,可指导临床医师对女性甲状腺功能进行及时干预调节,以预防发生早产、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社会负担。近年来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对其病情评估水平逐步提高,评估方法也在不断改进。BODE指数由Celli BR[1]等提出,是一种简单的多维分级系统,在预测COPD患者死亡风险方面优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还可用于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生活质量相关性[2]。微型营养评估表(MNA)是评估和筛查老年人营养状态最常用的工具,高士媛等[3]研究发现,MNA能较好地预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  相似文献   
108.
10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97-99+104
目的考察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对女性产后出血的风险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检并分娩的320例产后出血孕妇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正常分娩的健康孕妇2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及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并采用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各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后24 h相比,研究组产后24 h患者的DBP、SBP及Hb均显著降低,而HR和SI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产前相比,产后24 h患者的SBP、HR及SI显著降低(P0.05);与研究组产前相比,产后24 h患者的DBP、SBP、HR及Hb均显著降低,而SI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指数和舒张压对产后出血具有预警作用(P0.05)。结论休克指数和舒张压可作为评估女性产后出血的风险预测指标,临床应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