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5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54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913篇
预防医学   53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6篇
  16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881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强化服药到口管理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科室2014年1-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科室内医护人员组成的10人品管圈(QCC),实行品管圈实践活动。结果通过QC小组活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从确定要因、制订措施到对策实施,完成了预期目标(改善幅度69%),改善幅度为73.7%,有效提高了服药到口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医护人员中开展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提高医师和护士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理念,提高服药到口率,强化了口服给药的管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2.
73.
徐桂娥  方磊  黄友霞  江霞林 《安徽医药》2014,(12):2408-2409
目的:探讨该科自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对胃手术后患者鼻肠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以及提高患者术后对留置鼻肠营养管的依从性。方法选择该科自2012年5月-2014年4月开展品管圈之后胃手术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2年4月开展品管圈之前胃手术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鼻肠营养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术后对留置鼻肠营养管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例,发生率4.55%,对照组10例,发生率15.1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胃手术后患者鼻肠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的安全,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住院天数,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组成品管圈,并且探究其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医院内组织品管圈,使护理人员更好的让脑卒中偏瘫患者知晓康复护理知识,与不成立品管圈的护理成果及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率相比较。结果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并且保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并且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骨科高危跌倒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骨科高危跌倒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为主题,对高危跌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鱼骨图分析影响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的原因,设定知晓率目标至96%,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院内跌倒发生率为0。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骨科高危跌倒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的知晓率,降低院内跌倒的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感染病房提高安全型留置针使用的影响,减少针刺伤,提高静脉滴注的安全性。方法成立QCC,设置安全型留置针使用检查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7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安全型留置针使用率由改善前的64.21%(183/285)提高至90.36%(253/280),使病房静脉滴注的安全性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结论 QCC活动有效提高了安全型留置针的使用,同时,也取得提高护士工作激情、加强责任心等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患者收费窗口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梳理门诊患者挂号交费的流程,分析患者在收费窗口等候时间长的原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结果门诊患者收费窗口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292秒缩短为活动后的134秒。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患者收费窗口等候时间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引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5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再出血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为95.4%,再出血率1.5%,护理满意度98.4%。与对照组结果(67.2%,9.8%,90.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依从性,减少患者再出血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护患沟通的能力,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眼科病房滴眼药水差错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眼科病房滴眼药水差错率,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按照80/20法则选定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对策:加强科室新进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与药房、医生的沟通;优化流程设计;人工编排特殊眼药水的执行时间。比较活动前后的差错率。结果眼科病房滴眼药水差错率由活动前的8%降至1.86%。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眼科病房滴眼药水的差错率,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药品报损率高的原因并找出对策。方法:统计2018年7月1日~2018年7月31日期间药品报损详情,通过成立QCC分析其不合理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药品报损率从2018年7月的0.266‰下降至2019年6月的0.069‰,并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结论:利用QCC降低了药品报损率,优化药品管理流程,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